前言
2025年ADC领域一笔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并购诞生了。
当地时间3月17日下午,日本大鹏制药(Taiho Pharmaceutical)和Araris Biotech共同宣布,大鹏制药将完全收购Araris,交易对价包括4亿美元首付和7.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此次收购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而值得注意的是,Araris自成立以来,仅获得了4400万美元的融资。因此随着本次收购即将落地,4亿美元首付款将稳稳落袋为安,未来还有想象空间更大的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背后的投资机构已然能够成功退出,获得巨额回报。
可见在ADC仍然是顶流的时代,想抓住下一个大爆点,不论是对于创始人还是投资人来说,更需要前瞻性眼光。
01
A轮biotech,卖了11.4亿美元
2019年,Polivy、Padcev、Enhertu三款ADC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一时间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ADC的热潮。
五位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家——Dragan Grabulovski、Philipp Spycher、Isabella Attinger-Toller、Martin Behe和Roger Schibli或许也是看到了手中技术平台在ADC领域的潜力,因此在2019年创立了Araris。
其中,一开始担任董事会主席Dragan Grabulovski博士在2014年成功主导Covagen成功被强生旗下杨森收购,在与MNC谈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并购方面的经验,因此在接任CEO后,Dragan Grabulovski博士成功领导了Araris被大鹏制药收购。
担任CSO职位的Philipp Spycher博士则是核心Linker-Payload平台AraLinQ的发明人,利用该平台能够以位点特异性的方式,将有效载荷高效偶联到任何现成抗体上,无需对抗体进行工程改造,一步即可完成,简单易用。
在掀起的第一波ADC热潮中,Araris的技术平台并不被大型药企和投资机构“看好”——在2025年之前,不论是合作还是融资层面,Araris都不够是尖子生。
在BD合作上,Araris仅在2019年末和大鹏制药达成了一笔合作,而实际上这一比合作后来似乎也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截止收购前,大鹏制药也并没有披露的ADC管线。
在融资上,Araris在成立之后,虽然完成了3~4次融资,但总金额也仅有4400万美元,与ADC领域前几年的融资热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也说明Araris背后的投资机构,如4BIO Capital、Pureos Bioventures等具备强大的前瞻性眼光且足够有耐心,最终等到了风口,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随着越来越多的ADC出现,接受ADC治疗的患者不仅会因为失去靶抗原而复发,还会因为对使用的有效载荷产生耐药性而复发,因此各大药企开始探索下一代ADC。
其中一个方向是双载荷ADC——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payload,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肿瘤异质性问题,如果采用的是不同作用机制的payload,也有望解决耐药性。
而Araris核心技术平台AraLinQ的主攻方向,便是开发双载荷ADC。但即便双载荷ADC已经有了成为下一个风口的势头,但对于并不熟悉ADC领域的大鹏制药来说,豪掷重金收购Araris仍然是一件“难事”,毕竟双方长达5年的合作也尚未结出果实。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Araris在2025年达成的一笔合作,为大鹏制药敲定了信心。2025年1月8日,Araris宣布与罗氏子公司Chugai Pharmaceutical达成了总金额高达7.8亿美元的合作,双方将基AraLinQ平台开发下一代ADC。
这一笔合作让大鹏制药明确Araris技术平台潜力的同时,也给大鹏制药敲响了警钟——ADC作为罗氏的重点布局方向,是否存在直接收购Araris的可能?
在多方考虑下,大鹏制药选择拿下Araris,获得了技术平台以及多款临床前双载荷ADC的权益,以此快速切入ADC赛道,并且如果未来罗氏想要探索更加深入的合作,大鹏制药也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回到整个ADC赛道来看,双载荷ADC近期在各个层面都出现了爆发的苗头,如果Araris的HER2 ADC(payload是两种不同的TOP1i)和NaPi2b ADC(payload是两种不同的TOP1i)能在临床上得以验证,那么大鹏制药的这一落子或许将成为未来突破的关键。
02
双载荷ADC风口以来
不论是双抗ADC的爆发,还是RDC Pluvictio跻身十亿美元分子,都足以证明抗体偶联药物未来的想象空间,还远远看不到边界。
而双载荷ADC作为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则有望成为下一个大爆点——从2024年末至今,双载荷ADC的风口显然已至。
在一级市场层面,“抢位赛”已经打响——首发管线为TROP2双载荷ADC CBB-120的CrossBridge,成功完成了1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首款HER2双载荷ADC即将进入临床的NewCo公司Callio,在本月完成了金额高达1.87亿欧元的A轮融资,其中诺和控股也参与了该轮融资。
在BD层面,也有药企开始提前锁定下一代ADC技术制高点——Araris在与罗氏旗下中外制药达成7.8亿美元合作后不久,便被大鹏制药以11.4亿美元的总金额收入麾下;百奥赛图与育世博也通过合作切入双靶点双载荷ADC赛道。
另外,根据bioSeedin此前报道,上市公司Sutro Therapeutics在放弃了FRα ADC后,也将重点研发方向转为双载荷ADC,寻求翻盘的可能。根据ApexOnco统计,还有Adcoris、BioRay、GeneQuantum、Alphamab、BrickBio等海外药企公开披露了对于双载荷ADC的布局。
回到国内药企层面来看,除了上文提到了百奥赛图外,宜联生物此前公开了双payload ADC专利,采用的连接子为三肽TMALIN,毒素有5种,主要为YL0014(C24),与其组合的为艾日布林类,以及VC-MMAE、VA-MMAE、VC-MMAF类似物(联宁Duo-5)等。
启德医药在2024 AACR展示了具有EGFR TKI和新型TOP1i双重载荷的HER3 ADC,有望克服EGFR TKI耐药问题。
信达在2025 JPM上披露,将有两款双载荷ADC进入临床1期,已然位居第一梯队。更多国内药企的双载荷ADC布局~
随着双载荷ADC的热度渐涨,国内药企凭借前瞻性技术布局和临床效率,有望在双载荷ADC领域形成国际领先的差异化优势,推动ADC赛道继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