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出手,创新药行业迎来重磅利好!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5-07-02 69

2025年下半年伊始,一份文件让中国创新药行业再度沸腾。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措施》),从五方面提出16条举措,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商保多元支付等进行全链条支持。

其中,业界最为关心的“丙类目录”情况再次成为这份政策的“亮点”。该政策明确指出,将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适应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需要,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以下称商保创新药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往年国谈申报时间,从7月1日起至8月,各家药企就将向国家医保局提交材料,如今国谈时间临近,叠加商保创新药目录,市场动向无疑值得关注。

商保进场创新药“战局”

事实上,在中国创新药出海热潮涌现,新技术层出不穷时,近些年围绕同质化竞争、创新药企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尚有落差、多元支付潜力有待激发等问题,都制约了中国创新药的进一步发展。而本次政策的出台,便是意在破解上述难题。

具体来看,一是有关“丙类目录”的落地,这无疑是2025年医药圈最热的话题之一。

在今日的媒体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就表示,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制定将充分尊重商业保险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险公司、行业专家将充分参与方案制定、专家评审、价格协商等环节,以及商保专家对于一个药品能否进入商保畅销目录,以及价格协商具有重要决策权

聚焦到申报方面,针对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企业可以同时申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目录。两个目录同时申报,同步调整,程序一致。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两个申报

而对于业界尤为关心的“数据共享”问题,医保部门也将对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给予数据共享、结算清分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数据共享关系到商保能否真正“上桌”,以及能否更好支持多元化支付体系。

同时,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智能监管平台的监管能力,逐步实现医保、商保协同监管,保障商业健康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商保平稳运行,并统筹做好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的衔接。

不过,由于商保创新药目录仍是新事物,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将根据医药技术发展,临床需求变化等对商保创新药目录实行动态调整

在经历“热议”和“延迟申报”后,此份《措施》可以说给了行业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些年国产创新药纷纷出海的浪潮下,国家医保局表示会探索更加严格的价格保密机制,尤其对创新药商保目录产品,助力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战略

《措施》还提出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培育支持创新药的耐心资本。

而在商保之外,此份《措施》也首次明确了医保数据开放,以支持创新药研发,并推动医保目录准入流程优化,支付机制更灵活,以及提出打破地方挂网壁垒、简化流程,提升采购效率等措施

可以说,本次政策释放的明确信号,便是国家将推动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提效,促进高质量发展。

创新药的新转折点

今日消息一出,早盘A股创新药板块拉升,荣昌生物领涨,冠昊生物、沃森生物、艾力斯、三生国健、泽璟制药等跟涨,海思科、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等本土Pharma股价也有所上涨。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等,可谓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盼望已久的甘霖。

实际上,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后,A股和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即给出积极反应:次日创新药概念强势,恒生创新药ETF涨超4%,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等9只ETF涨超3%。

彼时,机构分析认为,相关政策有望迎来显著边际变化,2025年预计将成为创新药政策落地的转折之年。

东吴证券研报称,2025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元年,三大核心因素驱动行业进入至少3年的上行周期:一是创新药重磅BD交易持续落地,首付款屡创新高;二是头部企业将于2025年实现扭亏,行业盈利拐点显现;三是国内创新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测算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已在多个层面上证实了自身的硬实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积极认可:

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热潮再攀高峰,仅第一季度交易就多达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这一表现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且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

受科技板块的整体热度及多家创新药公司高额BD带动,市场对创新药板块关注度骤升。5月两笔刷新交易金额纪录的BD交易,以及ASCO大会期间中国药企的突出研发成果,进一步点燃了资金挖掘潜力创新药公司的热情。

一个直接的表现是,恒生生科指数1月至6月涨超60%,且5月开始涨幅进一步超过恒生科技指数。

在此背后,是中国创新药创新质量迈入新阶段:据医药魔方统计,截止2025年6月25日,在获批新药数量最多的研发机构所在国家,以及研发赛道全球排名TOP1管线数量上,我国均排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创新药产业在供给端的高质量和全球竞争力,以及BD热潮反映出来的旺盛需求,已通过资本市场的一波大热行情得到证明。而眼下,政策端支付扩容的信号,尤其是商业保险目录落地的具体进展,无疑带来创新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块拼图

《措施》的支持和后续的落地,有望带动国产创新药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赋能,推动创新走通支付和盈利的闭环,再上一个台阶。


您可能感兴趣
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的路径和远景
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的路径和远景
产业资讯 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2025-07-03 35
剔除CXO!100%纯正的创新药行业指数,来了
剔除CXO!100%纯正的创新药行业指数,来了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7-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