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肺癌治疗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9款创新药物相继在中美获批上市。这不仅标志着肺癌精准治疗进入新纪元,更预示着一个超200亿美元市场的格局正在被重塑。
对于中国每年新增的82万肺癌患者而言,尤其是占比高达40%-60%的EGFR突变人群,这些新药意味着从"生存希望"到"治愈可能"的跨越。
1
9款新药覆盖四大突变类型
生存期翻倍成常态
表1. 根据美国FDA官网、中国NMPA官网公开数据整理
2025年上半年获批的肺癌新药呈现出"靶向精准化、机制多元化"的显著特征,覆盖EGFR、KRAS、HER2、c-Met等关键靶点,其中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on20ins)的疗法突破尤为瞩目。
西安杨森的埃万妥单抗作为全球首款EGFR/cMET双抗,在III期PAPILLON研究中展现出"无进展生存期翻倍"的惊艳数据——与化疗相比,联合治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1%,这一成果直接推动其成为NCCN指南推荐的EGFR exon20ins一线首选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药物在2021年已获FDA加速批准,而2025年2月的中国获批,标志着中国患者首次同步获得全球顶尖疗法。
国产创新药的集体爆发成为上半年最亮眼的风景线。四川科伦博泰的芦沙妥珠单抗(SKB264)作为首款中国原创的肺癌TROP2 ADC药物,针对EGFR-TKI耐药患者展现出新的治疗希望。该药物通过OptiDC平台实现了抗体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精准偶联,在临床中对TROP2阳性表达率高达89%的NSCLC患者产生显著疗效,为EGFR突变患者的后线治疗提供了全新选择。
而加科思/艾力斯的戈来雷塞片(JAB-21822)则打破了KRAS突变"不可成药"的历史,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其单药治疗既往经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临床预期,更重要的是,临床前研究显示其与SHP2抑制剂联合使用可克服耐药问题,为未来联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免疫治疗领域同样取得突破。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单抗获批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NSCLC,成为继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后又一国产免疫新药进入一线治疗阵营。而百时美施贵宝的欧狄沃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则拓展了新辅助+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联合含铂化疗用于可手术切除的II-III期患者,术后继续单药辅助治疗,这一方案将免疫治疗的应用场景向前推进至围手术期,有望改变早期肺癌的治疗模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作为靶向HER2的ADC药物,其获批填补了HER2激活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空白。这款由曲妥珠单抗、可裂解连接子及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组成的创新药物,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而HER2突变在NSCLC中约占2%-4%,尽管患者基数相对较小,但该药物的获批标志着中国ADC药物研发已进入全面开花的阶段。
2
MNC与本土创新药企正面交锋
ADC与双抗成研发焦点
2025年上半年的新药获批潮,彻底改变了肺癌治疗领域的产业竞争格局。在EGFR exon20ins这一曾经的"难治靶点"领域,随着武田莫博赛替尼的退市,全球市场形成了强生(埃万妥单抗)与中国迪哲医药(舒沃替尼)的双雄竞争格局。值得关注的是,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是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中、美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1类新药,其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78.6%,与埃万妥单抗形成直接竞争。这种"跨国药企+中国创新药企"的竞争模式,正在成为多个肺癌靶点的常态。
ADC药物与双抗药物成为研发竞赛的核心赛道。除了科伦博泰的芦沙妥珠单抗,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国内还有超过20家企业在布局肺癌ADC药物,包括艾力斯、石药集团等,而跨国药企如艾伯维的Teliso-V(靶向c-Met的ADC)在2025年5月获FDA批准,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高c-Met过表达NSCLC的疗法,这一药物的上市不仅填补了临床空白,更预示着ADC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双抗领域则以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为代表,这种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和血管生成的创新机制,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化进程加速。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加科思/艾力斯的戈来雷塞片等在获批中国市场的同时,均在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而科伦博泰的SKB264已与默克达成合作,授权其在北美、欧洲等地的开发权益。这种"自主研发+全球合作"的模式,标志着中国药企已从"仿创"向"原创"转型,在肺癌等重大疾病领域具备了与跨国药企同台竞技的实力。
在市场份额争夺方面,第三代EGFR-TKI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阿斯利康奥希替尼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市场份额正受到国产药物的蚕食——豪森药业的阿美替尼2025年新增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成为首个覆盖早期和晚期EGFR突变肺癌的国产三代药,而奥赛康的利厄替尼作为具有全新分子结构的三代TKI,其一线治疗的获批也将分流部分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脑转移作为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对应每年约15万患者的治疗需求,潜在市场规模超50亿元,而多款三代TKI已在脑转移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疗效,这一细分领域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
3
从"精准治疗"到"治愈可能"
研发管线勾勒下一个突破点
2025年上半年的9款新药上市,只是肺癌治疗革命的序幕。从研发管线来看,未来3-5年将有更多创新疗法进入临床,勾勒出从"延长生存期"到"追求治愈"的清晰路径。在EGFR领域,第四代TKI药物已进入临床,针对三代TKI耐药的C797S突变,而双抗、ADC等多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疗效。KRAS突变领域,G12D等其他位点的抑制剂研发已启动,有望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而KRAS抑制剂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正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协同效应。
细胞治疗与肿瘤疫苗的研发进展令人期待。董晓荣教授在访谈中提到,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取得突破,针对肺癌的GPC3等靶点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而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发也进入临床阶段,这些创新疗法有望为晚期患者带来治愈希望。此外,放疗技术的进步如质子刀等,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实现"1+1>2"的疗效提升,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市场格局的持续重构将成为常态。随着更多国产创新药的上市和医保谈判的推进,肺癌治疗药物的价格体系将更加合理,患者可及性进一步提高。而跨国药企为维持市场地位,将加速在中国的新药研发和上市速度,形成"全球同步开发"的新格局。对于患者而言,这种竞争带来的直接临床获益是更多治疗选择和更长生存时间——从EGFR突变患者使用三代TKI实现88%的5年生存率,到KRAS突变患者迎来首个国产抑制剂,肺癌正在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变。
结 语
站在2025年中节点回望,肺癌治疗领域的突破速度令人惊叹。9款新药的上市不仅是数字的积累,更是无数患者生命的延续。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跨过一个又一个5年"将成为肺癌患者的常态,而中国创新药企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将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为全球肺癌治疗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