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除了康方、百利天恒、复宏汉霖等主流创新药标的股价蒸蒸日上之外,以亚虹医药为代表的一批拥有扎实管线和清晰战略的创新药企,同样也迎来了一波“价值回归”、站上阶段性新高。
这一现象背后,是创新药行情整体回暖之下,部分前期超跌的Biotech迎来的“补涨”因素。不过,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这一批企业核心估值逻辑的思考。毕竟单纯的补涨往往是短暂的,能够支撑股价持续向好的,终究是企业扎实的基本面。
那么,亚虹医药的基本面是什么?
简而言之,是其长达十余年对“长期主义”的坚守,是其在泌尿生殖肿瘤和女性健康两大领域的“深耕”策略,是其即将迎来的、以全球首创产品APL-1702上市为标志的关键“转折点”。
亚虹并不是近期“大额BD预期”叙事下的代表性公司,也不是在减肥药、TCE等热门产品光环下的标的。而之所以在二级市场仍旧出圈,这背后折射出的,大概是其在喧嚣与浮躁中坚守“长期主义”的内在价值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和定价。
-01-
当路径开始分化
当下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一方面,继一轮寒冬之后,二级带动一级,资本再次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为创新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弹药”,点燃了无数的梦想。
另一方面,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从PD-1 Plus的“神仙打架”,再到TCE、双免、双抗ADC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热点几乎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切换,令人目不暇接。
到底该不该追逐行业热点?这成了很多创新药企业战略部门所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前者是最符合人性与资本短期逐利天性的路径。企业紧紧跟随市场风口,哪里是热点,研发和BD(商务拓展)的资源就投向哪里。
这种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能够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在资本市场上讲出动听的故事。然而,其弊端也同样致命,频繁切换赛道导致研发资源极度分散,当潮水退去,那些建立在概念之上的高估值便难以为继,企业最终可能陷入“样样通,样样松”的困境。
而后者,是一条更少有人走、也更考验定力的道路。它们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而是将有限的人才、资金与时间资源,聚焦于解决该领域最根本、最迫切的临床需求。
其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忍受长时间的投入而无即时回报的煎熬;其目标是清晰的,即通过持续的努力,构筑起一条围绕疾病机理、临床认知、专家网络、商业渠道的全方位“护城河”。这个过程本身,构成了其在该领域内的“护城河”。
需要指出的是,只在某一个领域里深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玩得转。
“长期主义”并不是说只是面对热点无动于衷,这背后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定力,但更重要的在于构建起难以被模仿和逾越的竞争壁垒。这种壁垒不仅是单一的技术或产品,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放眼全球,丹麦的诺和诺德便是“长期主义”最完美的诠释者。其近百年专注于代谢性疾病,从胰岛素到GLP-1,每一次飞跃都源于对领域的深刻洞察,最终成就了商业与科学的王国。而当诺和诺德的“GLP-1时刻”到来,其市值也随之登顶欧洲。
图|诺和诺德股价走势图
将目光转回国内,一批优秀的本土创新药企同样通过“长期主义”的践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无论是聚焦肿瘤、实现全球化突破的百济神州,还是专注细胞凋亡新机制、攻克耐药性血液瘤的亚盛医药,都在其核心产品成功落地后,迎来了企业能级的整体跃迁。这些案例都有力地证明,一旦等到属于“长期主义者”的那个转折点到来,收获的将是指数级的增长。
图|亚盛医药股价走势图
-02-
一个即将升起的本土“深耕者”新星
在众多本土“深耕者”中,亚虹医药提供了一个新的供参考样本。
在过去十余年间,亚虹医药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战略方向,并即将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属于自己的关键“转折点”。
亚虹医药选定的专注赛道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女性健康,这两个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且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其核心战略,并非简单地开发一两个单品,而是致力于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从精准诊断到有效治疗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
这种战略布局在其产品管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泌尿肿瘤领域:亚虹医药提供了系统性的“工具包”。诊断端,其拥有中国获批上市的海克威®(APL-1706),作为膀胱癌诊断“金标准”——蓝光膀胱镜的配套显影剂,解决了膀胱癌易漏诊、易复发的痛点。
治疗端,其拥有口服、可逆性MetAP2抑制剂APL-1202,与PD-1联用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II期临床试验已取得积极结果,在“符合研究方案”分析集中,联合组和单药组pCR分别为41%和20%;尤其在PD-L1低表达的亚组中,联合组较单药组显示出更强的积极疗效信号(42% vs.11%)。从诊断到治疗,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合拳,深度绑定了泌尿外科的临床路径。
在女性健康领域:亚虹医药则手握一张有望“改变游戏规则”的王牌——APL-1702。这是一款用于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光动力药械组合无创治疗产品。其颠覆性在于,它是全球首个在宫颈HSIL治疗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阳性结果的产品,有望颠覆传统宫颈癌前病变手术“一刀切”的治疗格局。
这意味着,一旦获批,它将填补全球在该领域的治疗空白,为全球数千万HSIL患者(中国约220万)提供一种能够保留完整宫颈、保护生育力的全新无创治疗选择。
目前,其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数据已入选欧美多项顶级生殖器官感染&妇科肿瘤等领域学术会议,不断拿到新的国际化背书。也是基于此,1702在FDA已完成三期临床沟通工作,其美国的注册性临床即将启动。
此外,1702另外一个极具想象力空间的细分适应证:HPV病毒清除,目前公司已经启动临床前研究。
若1702能成功拓展至“HPV病毒清除”适应症,意味着它将从一个“治疗药物”转变为一个具有强大“预防”属性的工具,将宫颈癌的防线从“治疗癌前病变”前移至“清除致癌病毒”。这将极大扩展其适应人群。
-03-
亚虹的三驾马车
经过十余年的潜心布局,亚虹医药的价值爆发“转折点”已清晰可见,其背后是三大核心引擎的强力驱动:
首先是重磅产品即将进入商业化收获期。
APL-1702无疑是引爆亚虹价值的最核心催化剂,该产品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5月获NMPA受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经完成首轮技术审评工作。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该产品的上市审评审批工作,以期尽快获得上市批准。凭借其全球首创的颠覆性地位和巨大的蓝海市场,该产品有望迅速迈上高增长轨道。
在世卫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政策背景之下,1702国内销售峰值潜力预估可达15亿元人民币。这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现金流,加速达成自我“造血”的目标,并支撑起后续更宏大的研发蓝图。
其次,随着APL-1702的上市,以及在乳腺癌领域引进的欧优比®(奈拉替尼)和艾立布林等产品,亚虹将在泌尿肿瘤、女性健康和乳腺癌/妇瘤三大领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商业化产品组合。
这种矩阵化布局的好处在于,它能与临床路径深度绑定,通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来提升医生和科室的粘性,进而带动和革新相关疾病的治疗指南,构筑起强大的商业化壁垒。
最后,一家优秀的“长期主义”公司,其成功绝非依赖单一产品,而是一个整体性、连续性的系统。
亚虹医药目前已具备靶向和AI驱动的药物发现(TAIDD)、药械联用(DDC)和创新ADC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基于这些核心技术,公司在三大专注领域已开始不断有新的候选分子落地,如用于泌尿肿瘤的第二代FGFR2/3抑制剂APL-2401、靶向CLDN6/9的ADC药物APL-2501等。这确保了公司在未来5到10年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
届时,当这三大引擎全面启动,亚虹医药将有望完成其关键的价值跃迁,成为新一代以“专注”和“深耕”策略站稳中国乃至全球制药行业舞台的代表性公司。
小结
回到本文开头,无论是全球巨头诺和诺德,还是本土代表百济神州、亚盛医药,以及即将迎来收获期的亚虹医药,这些“深耕者”的身上都烙印着共同的特质:抵抗短期诱惑的战略定力,不因外界变化而轻易动摇的坚韧,以及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进行专注投入的耐心。
“长期主义”所构建的绝不仅仅是一款或几款成功的产品,而是一个围绕特定疾病领域,整合了机理认知、临床开发、注册法规、市场教育、学术推广乃至商业化渠道的全链条能力与资源体系。
这是一个有机的、能够自我进化和迭代的生态系统。这种深植于产业土壤之下的根系,才是短期追逐热点者最难以复制和超越的深层竞争力。
生物医药的本质,终究是一场关于科学与时间的马拉松。
它的规律决定了,试图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赢得这场长跑,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时间,是创新药企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公正的裁判。
对于那些真正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坚持长期深耕的企业而言,时间的奖赏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这份奖赏,也必将是丰厚且可持续的,最终回馈给企业、投资者,以及最广大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