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恒瑞医药宣布与GSK达成协议,将PDE3/4抑制剂(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有偿许可给GSK。
根据协议,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资产买卖,而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定义未来的“战略蓝图”。同时,它也揭示了像GSK这样的MNC在面对内部研发压力和外部竞争时,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外部引擎”。
消息公布后,恒瑞医药股价大涨,市值超4000亿元。
01
商业博弈
本次交易的资产包设计极具巧思,体现了GSK对恒瑞创新能力的深度挖掘。其中HRS-9821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优的PDE3/4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作为辅助维持治疗,无需考虑既往治疗方案。该药物已在早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强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
此外,HRS-9821还有望开发为便捷的干粉吸入剂(DPI)制剂,与GSK现有吸入制剂产品组合形成战略性契合。
COPD的核心病理是支气管收缩和气道炎症。PDE酶负责在细胞内降解具有舒张支气管及抗炎功能的信使分子cAMP。其中PDE4的抑制主要作用于炎症细胞,从而发挥显著的抗炎效果。已上市的口服药罗氟司特便是此机制。PDE3的抑制则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进而产生支气管舒张的效果。
然而,PDE抑制剂的开发长期受困于副作用。口服PDE4抑制剂因其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而临床应用受限。HRS-9821这类新药的真正突破点在于其给药途径。
吸入给药直接将药物送达肺部,靶器官药物浓度高,全身暴露低,治疗窗口显著拓宽,有效解决了该靶点开发的核心难题。因此,GSK押注的不仅是一个新机制,更是一种能让该机制得以安全、有效应用的新型药物递送技术。
目前全球同类PDE3/4抑制剂产品仅ensifentrine于202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COPD的维持治疗。国内已有多家药企布局PDE3/4抑制剂,如正大天晴的TQC3721、海思科的HSK39004和恒瑞医药的HRS-9821等已进入临床阶段。
此外,战略期权池(11个临床前项目)更是本次交易最具前瞻性的部分。GSK获得恒瑞11个临床前项目的独家选择权,项目覆盖肿瘤、呼吸、自身免疫等核心领域。协议规定,恒瑞将主导这些项目的研发,最晚至完成包括海外受试者数据的Ⅰ期临床试验。这个“包含海外受试者”的条款,有望降低GSK未来接手项目后的开发风险和时间成本。
02
以“出海授权”铺就全球化之路
对于恒瑞而言,与GSK的合作是其精心布局的全球化战略中的一次胜利。它不仅解决了财务压力,更从根本上重塑了公司的全球定位。
恒瑞的国际化抱负早已公开。从成功实现‘A+H’股双平台上市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到近年来与多家MNC签署的一系列授权合作,其国际化路径已清晰可见。但与GSK的这次合作,无论从交易体量还是战略深度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市场对恒瑞的认知,正从一个高效的“快速跟随者”,转变为一个能够持续产出具有“同类最优”甚至“同类首创”潜力的、被全球顶级玩家认可的“创新引擎”。
据医药魔方数据,2024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首付款总额达31.6亿美元,首次超过同年一级市场创新药融资(约29亿美元),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的License-out周期达到新的高度。这背后是多重力量的驱动:
创新实力内生增长:以ADC、双抗为代表,中国药企在部分前沿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国内‘资本寒冬’加剧:生物医药融资环境紧缩,MNC首付成为众多企业的关键生存支柱。
‘内卷’与医保控费: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加之医保谈判施压,促使企业寻求利润空间更大的海外市场。
全球商业化能力短板:绝大多数中国药企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全球商业化的能力,与GSK这样的巨头合作,是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路径。
此次交易为恒瑞带来的战略价值是多层次的。首先,它用外部资金验证了内部研发平台的价值,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其次,它成功地将后期临床和商业化的巨大风险与成本转移给了GSK,实现了“风险外包”。
尤为关键的是,‘核心资产+期权池’模式为恒瑞构建了可持续的‘造血’机制:通过HRS-9821交易所得资金,孵化并推进下一批早期管线(期权池内11个项目)至I期,直至达到再授权的价值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恒瑞始终保留着大中华区的核心权益,不断充实国内产品线,形成了一个风险可控、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03
重振呼吸霸权
从GSK的视角来看,这次合作同样是一次堪称完美的战略出击。它不仅缓解了核心治疗领域的紧迫需求,还彰显了其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上的卓越战略眼光。
GSK在呼吸领域拥有Trelegy等超级重磅产品。然而,面向未来的专利悬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GSK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作用机制来巩固其领导地位。HRS-9821这款具有新颖作用机制药物,与GSK的抗IL-5单抗Nucala在治疗COPD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更广泛的COPD患者群体。
GSK对恒瑞的青睐并非偶然。2024年初,GSK斥资10亿美元首付收购了Aiolos Bio公司,其核心资产AIO-001正是一款由恒瑞授权Aiolos的TSLP单抗。
此次与恒瑞的直接携手,获得了一个更广泛、更多元化的资产组合。协议中的11个项目选择权,使得GSK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迅速锁定一系列高质量的早期研发资产。恒瑞承担了I期临床的成本和风险后,GSK便能依据详实的数据,精挑细选最具潜力的项目进行后期研发。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个“期权池”是GSK为对冲内部研发失败风险而购买的一份“战略保险”。一旦内部项目受挫,公司可以迅速从这个外部资产池中调动“后备军”,确保研发管线的连续性和稳健性。这种战略上的深度布局,是单纯依赖内部研发所难以企及的,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
04
小结
恒瑞与GSK的这次合作,是全球化时代下,基于各自核心诉求的一次完美“双向奔赴”。对恒瑞而言,它用一个高质量的资产包,换来了宝贵的资金、顶级的全球合作伙伴和无可争议的国际声誉,为其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药企铺平了道路。
对GSK而言,不仅巩固了其核心优势领域,更为其未来十年的创新研发铺设了潜力‘种子’。
这笔交易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全球医药产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高效的范本:MNC不再仅仅将中国视为销售市场,而是主动、深入地将其作为高质量、可信赖、可规模化的创新来源地。一个以中国创新为重要一极的全球医药新格局,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