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当"明星药"青黄不接:默沙东"暂停键"撕开创新药行业真貌?
产业资讯 药视声 2025-08-02 25

2025年7月29日,默沙东发布二季度战略调整报告,宣布终止与康方生物合作的CTLA-4单抗MK-1308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开发。

这一动作与诺华、辉瑞等跨国药企自2023年启动的战略调整形成呼应——通过优化管线布局应对专利悬崖。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TOP10药企管线削减幅度达18%,但同期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加2.3%,表明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导向的创新竞争。

创新药研发的残酷实证

2021年,默沙东以18.5亿美元收购Pandion Therapeutics时,MK-6194被视为"皇冠上的明珠"。这是一款IL-2突变蛋白药物,通过选择性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自身免疫病。

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安全性优于同类IL-2药物,且未出现促炎性NK细胞扩增现象——这是IL-2类药物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

然而,当Ⅱ期临床试验推进至狼疮和白癜风适应症时,两项关键研究均未达预设终点:在非节段型白癜风的IIa期试验中,169名受试者的皮损清除率未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期试验因疗效不足提前终止。

更严峻的是,其疗效潜力未展现出超越现有生物制剂的优势。从实验室到临床,从Ⅰ期到Ⅲ期,每一步都是一场"概率游戏"。

MK-1308的调整则更具戏剧性。

这款2015年由默沙东从康方生物引进的CTLA-4单抗,曾被寄望与Keytruda联用突破NSCLC治疗瓶颈。其与Keytruda的协同机制在I期试验中展现潜力。

然而,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联合疗法中位PFS为6.1个月,与化疗对照组(6.4个月)无统计学差异,且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率升至28%(对照组12%)。

基于上述临床数据,默沙东终止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研究但保留肾细胞癌(RCC)Ⅲ期试验。

这一决策反映了药企基于临床开发优先级与资源投入产出比的考量,通过终止低效管线、聚焦高潜力适应症,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生存压力到战略重心的系统调整

项目终止的背后,是默沙东更宏大的战略转向——到2027年底,通过裁员、缩减房地产和制造网络等方式,每年节省30亿美元。这笔资金的流向,将集中于其管线中20余个"重磅潜力产品"。

这种"收缩-聚焦"的策略,本质是对行业底层逻辑的回应: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制胜"。

外部压力是最直接的催化剂。

默沙东当前的困境,是跨国药企集体焦虑的缩影:核心产品Keytruda虽在2025年Q2以79.6亿美元销售额再创新高,但专利保护将于2028年到期。

曾经"现金奶牛"Gardasil(HPV疫苗)因中国市场需求疲软,Q2销售额暴跌55%至11亿美元,甚至暂停对华供货。

这种"明星产品青黄不接"的困境,在全球药企中普遍存在。例如,诺华的格列卫专利到期后,需依赖新一代CAR-T产品Kymriah支撑。

内部效率的提升则是应对成本压力的关键。

创新药研发的"成本黑洞"持续加剧:2024年全球TOP20药企研发投入均值达153亿美元,但单个新药平均研发成本攀升至42.7亿美元,临床失败率居高不下是核心因素。

默沙东的"30亿美元节省计划",通过关闭低效临床中心、整合冗余管线,预计实现资源集中度提升30%。

更重要的是,默沙东并未陷入"为收缩而收缩"的误区。

在收缩非核心业务的同时,其通过战略并购构建新增长极——以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获得其COPD药物Ohtuvayre(ensifentrine)。

该药作为PDE3/4双重抑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内cAMP水平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实现协同作用。III期ENHANCE试验显示,其可使COPD患者中重度急性加重年发生率较安慰剂降低38%(p<0.05),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

创新药企的"周期生存法则"

默沙东的调整,对中国创新药行业而言,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本教科书。

国内药企常陷入一个误区:将Ⅱ期临床的成功等同于商业价值。

以默沙东终止的MK-3475(Keytruda)联合疗法为例,其虽在NSCLC领域完成Ⅱ期临床,但因疗效未突破PD-1单药标准疗法,最终被战略放弃。

对Biotech企业而言,需建立"临床需求强度-支付方接受度-市场竞争饱和度"三维评估体系——与其盲目追逐KRAS G12C等国际热门靶点,不如针对中国高发实体瘤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开发基于生物标志物驱动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此类领域因诊疗手段有限、患者基数庞大,临床价值与商业化潜力更为突出。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以License-out数量激增为标志融入全球体系,但2024年数据显示,58%的License-out交易标的处于临床前阶段,默沙东终止的MK-3475联合疗法同样属于后期临床资产。

这提示我们:"创新药速度应建立在临床价值验证基础上"。

默沙东的"聚焦策略",本质是通过关闭低效管线提升抗风险能力。

对中国药企而言,需避免"管线大而全"的虚胖,转而打造"核心赛道+特色管线"组合:核心赛道选择临床需求明确领域;特色管线依托中国高发疾病,开发"中国需求驱动"的创新药。

这种转向,正与默沙东的 "暂停键" 一同指向行业进化。

当全球创新药行业从"狂飙突进"转向"理性深耕",中国药企需要回答的,不仅是"如何做出新药",更是"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药"。

这场周期之变,终将筛选出真正"科学驱动+商业理性"的长跑者。


您可能感兴趣
上半年,募投双升
上半年,募投双升
产业资讯 清科研究 2025-08-0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