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共有36个产品入选,覆盖生物制药、食品、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基化学品、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等领域。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彰显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布局。
领域分布:生物制药占比逾三成
从领域分布来看,本次公示的36个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呈现出“生物制药独占鳌头、食品与添加剂、化工新材料等多点开花”的格局。生物制药领域以13个、36.1%的占比高居榜首,囊括了单抗、CAR-T细胞、融合蛋白、疫苗等高壁垒子领域,显示出我国在重大疾病治疗和预防技术上的整体跃升。食品、饲料及添加剂领域以9个、25% 的份额位居第二,产品横跨功能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替代蛋白(乙醇梭菌蛋白、短柄镰刀菌蛋白、酵母蛋白)、维生素(维生素 B5)等领域。生物基化学品领域包括β-丙氨酸、1,4-丁二胺、十二碳二元酸、反式乌头酸、精草铵膦和γ-氨基丁酸6个产品,占比16.7%。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包括多杀霉素、红景天苷和γ-聚谷氨酸3个产品,占比8.3%,通过微生物细胞工厂解决了植物提取“靠天吃饭”的瓶颈。生物基材料领域2个,均为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可替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亦可用于医用材料或药物缓释载体。化妆品相关领域2个,红没药醇与透明质酸共同指向高端发酵生产,是“小体量高价值”的典型赛道。食品、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基材料领域的产品为L-丙氨酸,该产品以大肠杆菌工程菌株为底盘,创新性应用厌氧发酵生产工艺,避免化学法污染问题,较现有发酵工艺简化生产步骤,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1 领域分布统计
数据来源: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
地域分布:三大区域贡献超半数
从地域分布来看,36个产品落地22个省区市,北京、上海、湖北、山东、内蒙古各以3个产品并列第一,天津、云南、浙江、新疆4省区各2个,其余13个省市各1个,整体来看,环渤海、长三角、长江中游地区极依托自身科技、人才等优势贡献超一半项目,而边疆能源区与特色资源区则通过“低成本+特色原料”形成差异化补充。
图2 地域分布统计
数据来源: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
生物制药领域重磅产品:康柏西普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生物创新药,该产品采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生产,在人源化抗VEGF融合蛋白眼用注射液领域取得突破,能有效与血管及组织中的VEGF结合,阻断由VEGF介导的促进新生血管出芽和生长的信号传递。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于2013年获批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2017年获批用于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视力损伤(pmCNV),2019年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引起的视力损害,2022年获批用于治疗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损伤。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显示,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国内院端放大市场金额从2020年9.14亿元波动上升2024年的18.37亿元,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
图3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国内院端放大市场金额(2020-2024)
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
表1:13个生物制药领域产品简介 来源: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
结语
此次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为下一阶段政策、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加速集聚树立了“风向标”。从13个突破性的生物制药产品,到食品、材料、化妆品等多赛道的全面开花,昭示着中国生物制造正由“跟跑”迈向“并跑”乃至“领跑”。随着这些标志性产品陆续进入规模化应用与全球市场,我国有望在全球生物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具主动权的席位,为健康中国、双碳战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