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第11批国采规则座谈会,24家企业都谈了什么?
产业资讯 医药云端工作室 2025-08-07 135

8月1日,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组织第11批国采规则交流座谈会,扬子江、恒瑞、复星医药等24家企业代表参加交流。

24家头部药企对第11批国采规则提出大量意见,值得关注的是三对矛盾:第一是最高有效申报价按挂网价五折定价争议,企业提出用省级集采价替代,这其实暗含用历史价格(低价)锁定未来空间”的博弈;

第二是复活机制的分歧,一些企业要求放开限制,而另一些则反对,本质是市场份额保卫战;

第三是对于报量方式的争议,按通用名或按厂牌,各有道理,反映的是对市场掌控度的关注。

药企角度不同,各自代表己方诉求,普遍希望规则更顺滑,而政策制定者则要从全局考虑。具体来看,各企业意见主要围绕七个方面:

第一是准入规则,多家企业提到N-3淘汰机制过于严苛,建议改为N-2或动态调整。有企业提出集采门槛由产品销售金额1亿元调整为2-3亿元;也有企业提出降幅50%达标直接入围的创新机制。对于新获批产品,尤其是新批A证企业,则要求放宽“两年生产经验”限制。

第二是最高有效申报价,绝大多数企业不赞成强制挂网价五折定价,建议采用省级集采价或实际均价为基准。还有企业提出柔性折扣区间(六折-七五折)。对“低于成本报价”的判定标准也要求明确。

第三是特殊药品处理,包括高风险品种(如造影剂)、附条件批准药品、生物类似药等,企业呼吁单独设计规则或暂缓纳入集采。

第四是复活机制争议很大,有企业要求取消,有企业希望扩容,还有企业建议按首次报价顺序选省份。

第五是报量方式,部分企业强烈反对按厂牌报量,认为会导致操作混乱,主张回归通用名报量。也有企业建议简化厂牌标识要求。

第六是供应链问题,涉及原料证明替代方案、进口产品规则、委托生产资质等具体操作细节。

第七是行业生态建议,有企业尖锐指出集节省医保基金但导致税收流失的矛盾,建议与诊疗价格改革同步推进。还有企业分析内卷根源并提出制衡设计。

当集采从“挤水分”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政策制定者对第11批国采的关注及所付出前所未有,工作做的也非常之细。规则精细化程度将决定中国医药产业是走向低成本创新还是低水平内卷。而企业诉求中的合理内核,恰是政策升级不容忽视的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产业资讯 医药财经 2025-10-14 574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0-14 582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产业资讯 同写意 2025-10-14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