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强势复苏,是今年二级市场中最受瞩目的行情之一。据中邮证券,今年截至8月29日,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4.51%,跑赢沪深300指数11.07pct。
这一轮行情的主要燃料,无疑是上半年屡创新高的创新药BD交易热潮,也带动医药板块估值相对走高。
截至2025年8月28日中信医药PE(TTM)为52.42X,达到88.84%分位(自2010年1月8日始,下同),而沪深300 PE(TTM)为13.97X;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为275.19%,达到历史76.69%分位,高于历史平均溢价率235.14%,处于2010年以来的相对较高位置。
医药板块PE(TTM)估值水平
图片来源:《中邮证券:创新药先行,静待普涨——医药2025中报总结》
中邮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资产储备丰富,同时具备临床研发效率高、产业链优势,BD热潮在今年上半年并非只是昙花一现,而是产业趋势长期逻辑的兑现前奏;由此,创新药BD热潮持续,叠加集采影响出清,医药板块有望迎来创新药先行、子板块普涨的持续行情,估值也有望持续突破。
公募医药再次加码
中邮证券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总市值104.8万亿,A股医药总市值6.8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4%。
其中,公募基金重仓市值为5.9万亿,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市值5965亿,占比9.96%,环比上升0.15pct。
从医药基金重仓变化来看,相比今年第一季度,今年第二季度持续加码。其中,创新药标的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百利天恒等,CXO标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在今年第二季度被持有基金数更是上涨明显。
从医药基金重仓排名看,恒瑞医药、药明康德、迈瑞医疗位列今年第二季度医药重仓股前三。
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再创新高。其中,营收达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净利率提升至28.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41.8%,可见其盈利质量和现金流管理能力之强。
同样,药明康德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营收、净利再创新高。其今年上半年营收达208亿元,同比增长2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亿元,同比增长101.9%。公告显示,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聚焦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紧抓客户对赋能需求的确定性,不断拓展新能力、建设新产能,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相比之下,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则短暂地进入了“低谷期”。其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跌。其中,营收为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下降32.96%。对此迈瑞表示,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压力较大所导致。经过调整,有望今年下半年增长回正。
创新药BD热潮持续
进入“扭亏为盈”阶段的创新药不仅在营收、净利上表现亮眼,在BD出海上更是持续发力。
医药魔方《2025H1医药交易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达608亿美元,比2024年全年交易的总金额还要高出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在交易数量上,今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数量达72笔,占中国相关交易数量50%,为近5年最高。
在首付款上,今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首付款达26.38亿美元,远超一级市场融资总金额的16.15亿美元。这也是国内医药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总金额首次被License-out首付款反超。
今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TOP10中,中国创新药资产贡献率超80%,且交易金额最高的资产也来自国内药企。
今年1月,启德医药与美国上市公司Biohaven、韩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AimedBio合作开发FGFR3 ADC药物GQ1017(GQ1011)并授权其创新生物偶联核心技术平台,“赋能”合作伙伴共计21个靶点的ADC药物创新,交易总金额超过130亿美元。
这一大宗商务战略合作不仅在开年就将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出海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度,还创造了近两年来行业交易体量的新纪录。
今年5月,三生制药宣布,公司及附属子公司沈阳三生、三生国健与辉瑞签署协议,将向辉瑞独家授予自主研发的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
根据协议,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及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此外,辉瑞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
12.5亿美元的首付款,超60亿美元的总金额,也让国内药企出海交易首付款金额的最高纪录被刷新。
从这些总金额巨大的License-out交易可以看到,国内创新药资产颇受国外市场欢迎。自年初开始的肿瘤领域的双抗到呼吸领域的小分子,海外MNC的购买行为已验证了国内创新药公司创新研发的实力。从购买方角度来看,中国产业链能力、管线数量和质量、研发效率在全球都极具竞争优势。
过去十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创新药企快速崛起,同时老牌仿制药企的提升创新战略地位,中国整体的创新药产业链能力、管线数量和质量快速发展。
中邮证券认为,国内创新药出海BD的交易不会停止,中国整体的创新药长夜经过过往1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器械板块招采回暖
从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看,医疗器械板块收入环比增长。2025年Q2医疗器械行业131家公司合计收入613.1亿元,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7%。
由于受到医疗反腐、医疗耗材集采和医疗设备以旧换新落地节奏等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整体承压。中邮证券认为随着反腐边际改善,集采反内卷和设备采购资金逐步落地,医疗器械下半年有望迎来拐点。
具体来看,器械板块今年上半年差异明显。部分设备企业上半年业绩稍有下滑,拐点在即;部分成长型企业维持稳定增长。
由于受到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影响,部分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有所下降。
除了前文提到的迈瑞医疗外,安图生物业绩也稍有承压。今年上半年,其营收达20.60亿元,同比下降6.65%;归母净利润为5.71亿元,同比下降7.83%。而其海外营收达1.57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十分亮眼。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等外界环境变化,安图生物也在积极适应和布局中。在创新方面,2025年上半年安图生物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积极开拓新领域与开发新产品。报告期内,其研发投入为3.5亿元,占其营收16.99%。
中邮证券认为,随着下半年采购节奏加快,且24年下半年大多为低基数,这部分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多种迹象也在迎接下半年拐点的到来:在政策上,今年上半年医保局提出“反内卷”原则,集采规则更注重产品价值,利好创新型企业。在需求上,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回暖,2025年上半年超声、磁共振等设备招标量同比增长显著,有望下半年转化为企业收入。在创新出海方面,高值耗材、医疗设备等领域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海外市场拓展,打开新增长空间,多家公司海外市场增速明显。
而部分成长型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增速一直比较稳定,行业也持续看好这些公司。
联影医疗2025上半年营收达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7.93%。其中,国内收入和海外市场收入增长分别为10.74%和22.48%。
其多个产品线都展现出明显增长:MR设备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1%;CT设备收入15.15亿元;分子影像产品收入实现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今年8月其光子计数CT获批,为其在CT领域的最新重磅成果。
惠泰医疗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达12.13亿元,增长超21%、净利润4.25亿元,增长超24%。在血管介入领域,其上半年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今年9月,迈瑞科技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惠泰医疗65.55万股股份,约花费1.63亿元,占惠泰医疗总股本0.46%。
在多个子板块增长的支持下,医药板块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令人欣喜。接下来的走势又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