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17家MNC管线全维度拆解 | 大数据洞察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9-08 52

哪些适应症、哪些靶点,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代重磅药物?答案藏在销售额顶端的跨国制药公司的管线里。

研发客联手珠海横琴濠麦科技公司即将发布《跨国制药公司的管线分析——预见交易方向、预见重磅药物》报告,深度剖析全球销售额最高的17家跨国制药公司的重磅产品市场与迭代、研发管线、交易及最新专利部署,运用大数据分析+具体案例,分析并预测MNC的研发动向以及交易需求。

以下摘取该报告的部分图表:

跨国药企销售领域增长情况

跨国药企产品分子形式增长率

跨国药企在自免领域重点靶点的布局

跨国药企在不同疾病领域战略布局

事实上,这份报告同时也可为中国创新药研发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实战指导。

“当前,中国创新药以及全球的biotech企业研发在分子类型、靶点选择、适应症拓展及技术平台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快速跟进(fast follow)策略下,中国的管线布局和数量已接近美国为全球第二,占全球创新管线2/3,已从仿制成功转型为创新生态。到2035年欧美企业因专利到期1150亿美元中,2030年需填补400亿美元。到2024年,中国原创新药占FDA批准新药的35%,中国正成为世界医药创新引擎。为了帮助创新药企更好地掌握国际前沿动态,把握研发趋势,濠麦科技携手行业内专家团队,参考和处理了百万级数据,不同专业团队精心研究,编制了这份《由跨国制药公司的管线分析——预见交易需求、预见重磅药物》报告。”中国药促会资深会长兼首席专家宋瑞霖博士说。

“本报告的发布,期待为创新药企业提供理解跨国公司战略与管线布局的方向,同时为其在制定具体的管线布局策略、选择潜在靶点立项策略、研发策略、以及制定出海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也期待为成为投资人洞察全球制药研发趋势、挖掘潜在投资机会的有力工具。”濠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龚元香表示。

以下为该报告的案例分析摘要:

艾伯维分析

1)自免领域应对策略:剖析Humira专利到期对艾伯维产品市场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通过新机制迭代保持竞争优势,以Skyrizi和Rinvoq双轮驱动实现快速增长,顺利实现自免重磅药物迭代。

2)资产获取巩固竞争力:为保持自免领域长久竞争力,通过交易获取多种潜在创新药物资产,如潜在FIC抗TREM1抗体CEL383等。

3)预见潜在重磅炸弹药物:经对临床管线多维度评估,预见BCMA/CD3双抗TNB-383B等多个产品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潜在重磅炸弹药物。

4)多领域战略布局研究:全面剖析艾伯维在肿瘤、神经、眼科等核心疾病领域的战略、管线、交易并购及专利布局,预见不同领域的潜在重磅。

5)前沿技术积极部署:研究艾伯维在新机制、新技术(如ADC、TCE、CAR-T、蛋白降解、双/多抗、基因疗法、核酸药物等)的部署情况。

6)未来交易需求预判:基于艾伯维Humira专利悬崖和Imbruvicab竞争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预见艾伯维在交易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尤其是自免领域有POC验证的BIC管线是重点,比如TL1A双抗或多抗,TL1A小分子,BTK降解剂等;其次新靶点、新机制也是关注方向,比如STAT6抑制剂/降解剂,IL-2变构剂,PD-1在自免拓展等;肿瘤领域,PD-1/VEGF双抗、RDC、基因治疗、蛋白降解等或许是潜在合作方向;此外代谢领域交易需求也不容忽视。

强生分析:

1)多领域深度剖析:详细剖析强生在肿瘤、自免、神经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临床管线、交易并购及专利布局,内容全面且深入。

2)专利到期应对策略:面对2030年以前众多重磅药物美国市场专利到期(Stelara 2023年到期,Simponi/Simponi Aria 2024年到期,Xarelto和Opsumit 2025年到期,Uptravi 2026年到期,Imbruvica 2027年到期,Darzalex 2029年到期)这一困境,明确指出强生应对重磅产品专利到期的多种策略,涵盖延长已有产品生命周期(改良剂型、拓展适应症、授权首仿等)、新产品接续自我迭代(提前布局迭代产品)以及组合用药创造新价值,并预见未来应对专利悬崖所采取的管线交易需求。

3)潜在重磅炸弹药物预见:预见Anti - PSMA抗体偶联药物、CD19/20双特异性CAR - T药物等多个产品可能成为强生临床潜在重磅炸弹药物,凸显对强生未来产品潜力的精准判断。

4)神经领域布局洞察:研究发现强生在神经领域核心管线布局的产品特点,预见其需交易快速补强神经领域管线厚度,后续强生收购Intra-Cellular的行动验证了这一前瞻性判断。

5)未来技术布局预见:为了应对2030年以前众多重磅产品专利悬崖挑战,可以预见强生未来将加速布局双抗/多抗技术,尤其在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差异化、新机制管线,特别是FIC管线,或许是强生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报告共分为17个部分,系统分析强生、艾伯维、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武田、百时美施贵宝、安进、葛兰素史克、辉瑞、罗氏、诺和诺德及诺华等跨国制药巨头的重磅产品与管线,预见产品引进的需求、潜在重磅和早期潜力靶点。研发客将分领域、定期展示该报告摘要版,包括代谢、自免、肿瘤等领域,系统全面对比和梳理跨国药企全局。


您可能感兴趣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产业资讯 医药财经 2025-10-14 320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0-14 333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产业资讯 同写意 2025-10-14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