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药巨头辉瑞公司9月22日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的总价收购减肥药开发商Metsera。这一交易不仅标志着辉瑞重返减肥药战场,也揭示出肥胖治疗领域的竞争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几何时,制药业遵循着“先获批、再建产能”的传统路径。如今,面对千亿美元规模的潜在市场,这一规则已然被彻底颠覆。
肥胖药物竞争的新规则
在传统药物研发模式中,药企通常都是等待 Ⅲ 期临床试验成功后才开始大规模规划产能。但是,在肥胖治疗领域,这一规则似乎并不适用。
临床未半、产能先行已成为当前减肥药赛道的新常态。辉瑞收购的Metsera公司在公布Ⅰ期数据后,便迅速锁定产能。其主打药物MET-097i是一种每月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已在中期试验中显示患者平均减重11.3%。
安进公司在读出候选药MariTide的Ⅱ期数据后,随即宣布在北卡工厂再投入10亿美元扩产。罗氏也计划投入逾7亿美元新建代谢药物工厂,用于生产双重GLP-1/GIP激动剂CT-388——这一投资决定甚至早于Ⅱ期数据揭晓。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肥胖药物市场的巨大潜力。全球减肥药市场预计到2030年代初期将达到1500亿美元的规模。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提前布局产能就意味着能够更快抢占市场先机。
全球药企重金布局减肥市场
辉瑞此次收购Metsera,无疑是看中了Metsera在热门的GLP-1和淀粉样肽类别中的长效注射剂研发管线,以及正在开发的口服肽。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明确表示:“肥胖症影响全球数亿人,并与超过200种健康问题相关。收购Metsera符合我们聚焦最具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战略。”
诺和诺德则选择了合作开发的路径。今年3月,该公司与Lexicon Pharmaceuticals就LX9851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总交易价值约为10亿美元。LX9851是首个口服非肠促胰岛素类开发候选药物,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紊乱。
礼来则踏入了基因组学的未知领域,于2024年9月与HAYA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多年合作协议,共同挖掘由调节基因组启发的RNA药物靶点。
勃林格殷格翰也在加速推进其减肥药物survodutide的研发。该公司已在中国同步递交三项该药物的全球 Ⅲ 期临床试验申请。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皓廷表示,希望在2027或2028年把survodutide带到中国市场。
下一代减肥药物剑指何方?
当前减肥药研发正朝着三个主要方向迈进:长效化、多靶点和口服制剂。
从研发趋势来看,在更便捷和更有效的需求下,长效化已成为核心方向之一。Metsera的MET-097i支持每月一次给药方案,这相比目前主流的每周一次注射剂型更具便利性优势。
多靶点激动剂也成为研发热点。勃林格殷格翰的survodutide是一款GCGR/GLP-1R双重激动剂,可同时激活GLP-1受体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在抑制食欲的同时,还能提高能量消耗。临床数据显示,46周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高达19%。
口服制剂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突破口。辉瑞曾经是最早开发口服小分子GLP-1的大厂,虽然自有管线遭遇挫折,但通过收购Metsera获得了口服GLP-1RA候选药物。
小核酸疗法正成为减肥赛道的新突破点。目前,小核酸疗法凭借“源头沉默、超长效、机制互补”优势,已成为减重赛道的核心突破口。与GLP-1类药物相比,小核酸疗法直接干扰肥胖相关基因表达,可实现“每年给药1-2次”的长效管理。
结语
未来五年,减肥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辉瑞预计收购Metsera的交易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勃林格殷格翰的survodutide有望在2027-2028年进入中国;小核酸疗法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开启减重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
减肥赛道的产能争夺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