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香港“招商”引进新一批欧美企业
产业资讯 财经杂志 2025-10-12 82

不断推出新产业政策及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是香港增强“招商引资”优势的重要筹码。第五批重点企业中以欧美企业为核心的海外企业占比已达四成,即被认为是有效佐证

随着10月9日签约仪式的正式举行,中国香港特区新一批共计18家的重点企业名单正式公开。除中国内地的社交媒体公司“小红书”等企业,来自欧洲多国及美国的多家企业亦宣布在中国香港落户或拓展业务,相关产业发展意图及脉络备受当地经济界关注。

所谓“重点企业”,是近年来香港在摸索搭建产业生态方面的新抓手,其也被称为“伙伴企业”,类似于内地语境中的“链主企业”。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后,被认为会协同上下游供应链及生态圈内相关公司。

这一概念从2022年起在当地日渐升温,香港特区政府为此成立了旨在招商引资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即“引进办”)并于当年投入运作。截至今年10月,香港所定义的重点企业已引进五批共计102家,预计将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创造约2.2万个就业职位。

近年来香港共引进102家重点企业,预计将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创造约2.2万个就业职位。图为部分企业聚集的香港某科技园区,产业门类已出现“以新换旧”。摄/焦建

具体而言,按照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主任任景信的解析,该办在考虑重点企业时,除要求企业承诺在港投入资金并创造职位,亦要考虑企业是否有实体项目落户香港。目前已引进的102家企业,近九成会在港建立区域或海外总部,近半数已在港上市,近一成准备在港上市。绝大部分落户企业在港有业务、办公室及设施,“企业落户时亦已有具体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前述仪式上表示,在此基础上,“重点企业可通过香港找到所需的资金、优秀人才、策略伙伴、完善的创科生态和联通全球的合作网络。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的协作日益深化,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行业创造庞大的机遇”。

从微观角度而言,这些企业具体涉及哪些门类、又为何落户香港?

01

涵盖多个领域

总数超过100家的各类企业,其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被认为反映了近年来香港的产业发力点。以前述第五批的18家企业为例,其覆盖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医药、自动驾驶、微电子、跨境金融服务,以及新媒体平台。

这些范畴大致与香港所谋划的《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符合。按照该规划,为发挥比较优势,香港未来将主攻四个范畴,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命健康、医疗科技、医药,金融科技,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

以此次重点企业之一的明略科技为例,其近年来聚焦专有大模型技术创新。2024年,明略科技的自研超图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通过AI与脑电图、眼动追踪等非标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类主观情感反应与预测的技术突破。

进驻香港后,明略科技表示将逐步打造面向全球的AI技术创新中心和业务服务平台等。明略科技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兼CTO(首席执行官)吴明辉则对《财经》分析称,“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重要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的场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监管制度和高度开放的营商环境。期待与香港社会、产业和学界携手,在AI领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陈茂波也指出,重点企业之所以布局香港,主要源于三重原因,即所需的资金、优秀人才、策略伙伴,完善的创科生态,以及联通全球的合作网络。相关企业可凭藉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的优势和特色发展壮大。

相对宏观的原因背后,香港数年来持续不断地推出产业政策及进行思路革新,也被认为是增强其在“招商引资”方面吸引力的重要筹码,第五批重点企业中以欧美企业为核心的海外企业占比达到四成,即被认为是有效佐证。

这些欧美企业在港的业务主要分为文化创意、金融科技及医药三大类。以来自美国的文化创意科技企业阜博集团(Vobile,3738.HK)为例,该集团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内容资产保护与交易软件即服务(SaaS)供应商。其客户涵盖迪士尼、华纳兄弟探索、环球影业、索尼影业等传媒公司,以及YouTube、Netflix等网络流媒体平台。

这家美国企业被重点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其作为首家文化创意公司被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企业类型多元化的代表。在人工智能和第三代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驱动下,全球数码娱乐市场被认为正经历新一轮上升周期。因此,在今年初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预算案》中,如何将科技与艺术娱乐结合也成为香港希望重点布局的产业领域。

来自瑞士的区块链平台Polkadot,则成为继美国相关企业后又一家落户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据其共同创办人分析,香港近期出台的《稳定币条例》和全面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牌照框架,营造了相对清晰的监管体系。同时,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交易的门户,也为Polkadot提供了直接进入亚洲和国际市场的管道。

02

深港合作吸引力

在医药领域,来自欧洲的三大药企宣布扩大在香港的布局,则被多位在场的业界人士指出是今年香港招商引资的重要亮点。

具体而言,这三家药企均位列全球十大医药企业前列,包括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瑞士的罗氏(Roche),以及德国的默克(Merck)。

如前所述,近年来香港在医药研发方面的政策规划,以及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河套地区开展跨境试验的优势,正在被欧美企业着重关注。

在此方面,GSK香港及澳门总经理张泽峰就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发展,香港成为GSK理想的区域据点,有助于推动创新药物的注册与应用,并通过大数据研究支援药品市场准入,为公共医疗政策提供参考。

“今年GSK将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签订的三方合作备忘录,携手建立策略性合作框架,投入人力及研究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张泽峰透露。

罗氏香港有限公司港澳总经理何艾媚则表示,在香港扩大业务经营的主因,包括香港支持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并设立“第一层审批”。最新的《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引进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办公室”。港澳药械通等措施为药械提供优惠的市场条件等。香港在创新药领域发展提速,有利于药物研发,预期到2030年能有20多种新药来港。

对于这些企业对香港政策的关注点,《财经》今年以来曾多次进行报道。例如在新药审批方面,今年6月,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当日正式对外公布的一份时间表显示,当地将从2026年起分阶段推行“第一层审批”新药注册机制。与之相应的执行机构,则是一个名为“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的新机构,也将于2026年底前成立。

在此之前,在处理新药注册申请时,中国香港特区采用“第二层审批”或“2+”制度,即必须首先获得两个外国的权威机构审批认可,所谓第一层审批。在此基础上,再由中国香港特区卫生署进行第二层审批,在审视相关数据并确保药物安全等方面经过严谨审查后,才可在中国香港销售或供应。

一系列的相关改革,被多方认为将标志着香港在医疗监管、药物自主审批和产业创新迈出关键一步。“第一层审批”等机制及机构将有助于香港进一步掌握药物研发与注册的主动权,提升医药产业优势,为中国内地药企“走出去”和国际药企“引进来”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

按照香港卫生署助理署长(药物)陈凌峯此前透露的时间表,香港的西药“第一层审批”机制将会分成四个阶段实行,即在2026年从已注册化学药延伸应用开始,延伸到结构较复杂的已注册生物药延伸应用,扩展到非首创新药及特定先进疗法制品,最后在2030年落实于所有药物。

整体而言,香港药械监管中心的成立,以及新药审批机制的积极引入,也被认为将在微观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对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如中国香港特区可建立起一条龙的药效安全审查流程,会有助于更多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乃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港进行研发及临床试验。要达到药物研发目标,相关国际经验是主力两成靠大学、八成靠药企。

推动类似相关合作的机制,近年来正在逐渐建立。以深港之间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香港及深圳已分别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共同的作用是协作整合两地临床数据资源、推动跨境试验等。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主任李镒冲近日则对《财经》解析,香港近年来非常希望在大湾区内开展相关试验,“这不仅源于后者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很明显,此外内地医生亦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科研水平较高,二是手术类经验也较多。深港两地在开展联合临床试验方面的互补性较强”。

6月27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在河套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入驻仪式,标志着该中心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在机制创新方面,据李镒冲透露,该中心依托河套“一区两园”优势,攻坚人员、样本及科研数据跨境流通便利化,推动“港澳药械通”真实世界数据用于中国内地注册申报试点。

陈茂波也透露称,港深在河套已建立跨境临床试验机构,加上其他有利政策,例如人才共享、先进实验室及超级计算能力,香港正逐步成为区域药物开发中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香港与深圳近年来的合作亮点之一,“下一步双方将试行促进人流、资金、货物及数据流通的创新政策”。


您可能感兴趣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CXO的“存货”到底是什么?
产业资讯 医药财经 2025-10-14 14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BD热退潮后,创新药下一个看点是?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0-14 14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三抗能复制双抗的“神话”吗?
产业资讯 同写意 2025-10-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