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DC-PharmAsia News 2013-04-18
上海——据IMS Health的数据显示,虽然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的药品市场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2012全年的医院药品销售额仍然增长了20.9%。在华前10大跨国药企中,辉瑞(Pfizer Inc.)、罗氏(Roche)、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和默克(Merck & Co. Inc.)赶超了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而其他企业却在复杂的环境中挣扎,比如药品降价等因素。
IMS公布的排名和增长率数据来自其中国医院药品统计调查(CHPA),统计的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医院(>100张床位)的药品采购数据,没有纳入小型医院和零售药房的药品销售数据。
IMS称,2012年前10大跨国药企的在华销售额平均增长了19.3%,低于市场总体增幅。这点很值得关注,毕竟大型药企曾经表示希望能超过新兴市场的总体增长速度,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重要国家。
然而,至少有1家企业可能在重新考虑这一立场。辉瑞CEO Ian Read近期就曾表示,鉴于新兴市场本地竞争企业的实力,投资者不应期望辉瑞或其他跨国企业赶超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Emerging Markets Earnings Roundup: Pfizer, Lilly (Part 2)" — PharmAsia News, Jan. 31, 2013 6:33 PM GMT)。
Read在辉瑞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大部分跨国企业的增长率都低于整个市场的增幅,因为这些市场的医疗保健服务比较本土化,而且本地竞争企业的实力也不容忽视,过去25年内本地企业的知识产权比较欠缺,但如今已经拥有了比较全面的产品组合,而且产品组合也完善得很快。”“因此,我认为没有理由仍然期望跨国企业能超过整个市场的总增长率。”
相反,默克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Adam Schechter在公司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却再次表达了大型药企的决心:“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将来也仍然是要超过我们所涉足的每一个新兴市场的总体增长速度。” ("Emerging Markets Earnings Roundup: Merck And Novo Nordisk (Part 5)" — PharmAsia News, Feb. 8, 2013 7:52 PM GMT)。
有意思的是,2012年辉瑞和默克都做到了赶超中国这一最重要的新兴市场的总增长率。
2012年跨国药企在华增长率
排名* |
企业名称 |
IMS 2012* |
2012 |
Q4 |
Q3 |
Q2 |
Q1 |
1 |
辉瑞 |
24.4% |
34% |
32% |
25% |
36% |
33% |
2 |
阿斯利康 |
15.4% |
17% |
20% |
23% |
12% |
13% |
3 |
赛诺菲 |
15.5% |
15% |
6% |
11.9% |
20.9% |
24.1% |
4 |
拜耳 |
17.4% |
23% |
N/A |
28% |
26.5% |
16.2% |
5 |
罗氏 |
24.7% |
27% |
30% |
31% |
37% |
15% |
6 |
默克 |
22.0% |
25% |
35% |
18% |
23% |
14% |
7 |
诺华 |
18.8% |
24% |
22% |
22% |
23% |
30% |
8 |
葛兰素史克 |
28.0% |
17% |
14% |
15% |
13% |
27% |
9 |
诺和诺德 |
11.2% |
16% |
21% |
42% |
35% |
9% |
10 |
礼来 |
15.5% |
N/A |
22% |
20% |
28% |
34% |
* 排名和增长率数据来自IMS Health开展的CHPA调查。其他数据则是根据公司财报和《亚洲制药新闻》分析的固定汇率(单位:百万)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