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大型药企盘点
来源:FDC-PharmAsia News 2013-08-22
上海——今年上半年,即便是在商业贿赂丑闻爆发之前,在华大型药企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平均来看,第二季度在华前十大跨国药企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上半年增长了19%。
即便排除了辉瑞因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而转移了部分产品所带来的影响,第二季度19%的增长也仍然低于2012年同期25%的增长,以及2012年上半年23%的增长。分析师称,增长放缓似乎从2012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主要是因为医保费用总额支付制的全面推行(
不过,据IMS Health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跨国药企的表现还是领先于中国整个药品市场的,2013年第一季度整个药品市场增长了13.4%,2012年全年药品行业增长了20.9%。
预计未来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还会继续高于大部分的主要市场,但不及自身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步伐。今年7月,花旗银行分析师将制药行业2013年全年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4.5%,其原因涉及一些政策逆风,比如广东省招标模式的出台。
大型药企在华业绩 | ||||||
排名* |
企业名称 |
增长率 (按固定外汇汇兑) |
总收入 (美元,百万)** | |||
Q2 |
Q1 |
2012 |
Q2 |
Q1 | ||
1 |
辉瑞*** |
14% |
18% |
34% |
N/A |
N/A |
2 |
阿斯利康 |
21% |
21% |
17% |
$431 |
$465 |
3 |
赛诺菲 |
15% |
21% |
15% |
$495 |
$463 |
4 |
拜耳 |
12% |
29% |
23% |
N/A |
N/A |
5 |
罗氏 |
34% |
20% |
27% |
$418 |
$423 |
6 |
默克 |
13% |
23% |
25% |
$297 |
$271 |
7 |
诺华 |
25% |
21% |
24% |
N/A |
N/A |
8 |
葛兰素史克 |
14% |
19% |
17% |
$317 |
$307 |
9 |
诺和诺德 |
14% |
16% |
16% |
$311 |
$333 |
10 |
礼来 |
18% |
11% |
27% |
N/A |
N/A |
均值 |
|
18% |
20% |
23% |
|
|
来源:企业财报和《亚洲制药新闻》分析。 备注:增长率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在华开展的所有业务,仅以下几家企业除外:默克不包括动物保健和OTC业务;罗氏不包括诊断产品业务;GSK不包括OTC业务。N/A 是指企业尚未透露相关数据。 * 根据IMS Health 2012年医院数据进行排名。 ** 根据8月13日汇率进行货币转换。 *** 排除了转移至海正合资企业的产品所带来的影响;第二季度辉瑞的在华增长率为22%,第一季度为31%。 |
虽然由于最近葛兰素史克的商业贿赂丑闻,预计跨国药企还会面临更大的定价压力,但潜在的更大问题是酝酿中的医保制度改革,这可能会取消专利过期原研药的单独定价权利,使其面临更大的仿制药竞争。
官方媒体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7月26日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和其他监管部门正在考虑针对国产药和进口药制定平等补偿方案。
国产药和进口药同等报销?
这篇报道称,平等补偿方案将按相同的比例对进口药和国产药予以报销,其余部分由患者自己承担。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可能不再设定药品最高零售价,专利到期的产品可能也不再会享有单独定价权,这意味着跨国企业的专利到期品种将面临国产仿制药的直接竞争。
一名制药行业专家在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说,这次提出的平等补偿方案是借鉴了德国的经验。
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医疗补偿和市场准入环境,进口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发达国家市场有所不同,上市后增长较慢,但成熟产品有较长的回报周期。
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将近80%的大型药企在华销售额都来自专利到期的产品,而只有20%来自受专利保护的产品。跨国企业的专利到期产品通常已被纳入医保,由于质量高而享有溢价权;而许多受专利保护的产品,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就必须由患者自付。
因此,如果取消专利过期原研药的溢价权,这将对跨国企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常务董事李斌在7月29日的客户备忘录中说:“平等补偿方案再一次说明了政府决心下调进口药品的价格。这是政府首次公开讨论一种全新的针对进口品牌药品的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7月11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公布了第一批接受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药品名单。这次评价旨在发现国产仿制药与进口原研药在质量上的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医生和患者对本土品牌的信心。
第一批名单涉及75个品种,包括许多在中国市场上畅销的专利到期品种,比如赛诺菲的波立维(氯吡格雷)、诺华的代文(缬沙坦)、默克的舒降之(辛伐他汀)、拜耳的拜唐苹(阿卡波糖)和葛兰素史克的贺普丁(拉米夫定)。
李斌说:“我们认为,所有这些举措都会增加进口药品的定价压力。”
对于大型药企,还是有一些好消息的,毕竟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的医疗卫生开支(排除公共医疗保险计划的开支)增加了22%,升至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620亿美元),占财政支出的6.4%,相比2012年同期的5.8%有所增加。
部分国内上市企业的销售增长预期 | |
企业名称 |
花旗预测的2013~2015 年销售增长率 |
四环药业 |
17.2% |
康哲药业 |
24.3% |
广州药业 |
19.3% |
石药集团 |
14.6% |
国药控股 |
17.4% |
复星医药 |
16.0% |
上海医药 |
15.3% |
神威药业 |
13.3% |
先声药业 |
6.4% |
来源:花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