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phi 2014-08-21
8月8日,日本时报以《美国专家看上日本药物用于埃博拉治疗(U.S. experts eye Japanese drug in race for Ebola cure)》为题,报道了美国政府希望将日本富山(Toyama)公司开发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法匹拉韦(Favipiravir)用于抗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试验中。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英国生物医学科学部,防卫科技实验室的Smither等人就已经在《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将法匹拉韦用于治疗小鼠吸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研究结果,并表示法匹拉韦在对抗埃博拉病毒威胁方面具有极强的潜力。
法匹拉韦是有日本富山化学工业公司开发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抗病毒试验中,法匹拉韦对A、B和C型流感病毒均显示出较高的抑制作用(IC50 = 0.02-0.6 g/ml) ,其中也包括对神将氨酸氨酶抑制剂GS-4071耐药的病毒株(IC90 = 0.095 g/ml),而对马--达二氏犬肾细胞系(MDCK)、细胞毒素(Vero)、人胚胎肺细胞系(HEL)和正常人胚肺异倍体细胞系(L-132 cells)均未有细胞毒性的报道 (CC50 > 1000 g/ml)。法匹拉韦仅作用于病毒的复制阶段,在病毒融合与脱壳阶段并无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无论是在感染时即给药还是在感染24小时候才给药,口服法匹拉韦可以完全阻止受到强流感病毒感染大鼠的死亡。当给药剂量为口服50或100毫克/公斤/天时,其疗效优于同类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同时法匹拉韦还可以显著减缓感染症状。
法匹拉韦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RNA聚合酶,进而阻断病毒RNA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同时,法匹拉韦对哺乳动物细胞内的RNA合成不起到任何抑制作用,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由于其特定的作用机制,法匹拉韦被认为除流感病毒外,还可以对抗其他多种RNA病毒。如HIV、黄热病、SARS、埃博拉等。
由于法匹拉韦本身已经作为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日本上市,已经进行了完善的临床研究工作。因此一旦确定法匹拉韦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性,相信很快就可以得到批准上市。
目前,法匹拉韦采用的合成路线是日本富山公司于2000年申请专利保护(WO0010569)的工艺路线。
法匹拉韦的合成路线图
2013年,山东齐都药业与山东大学药学院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法匹拉韦合成的新路线。此条路线与富山化工的路线相比略有延长,但起始原料更为简单,所用试剂廉价,产率也有显著提高,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其实对于法匹拉韦的合成,关键点就在于氟原子的引入。如果有采取简单廉价的方式在吡嗪环6-位引入氟原子,则可以有效缩短反应路线,降低合成成本。
随着在动物和人体上实验的不断深入,目前法匹拉韦作为抗埃博拉病毒特效药物上市的希望正逐渐增大。退一步说,即使法匹拉韦最终未能作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上市,但其本身具有的广谱抗病毒作用,也是其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药物。如果在避开现有专利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一条经济合理的法匹拉韦合成路线,目前可以作为各仿制药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