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药促会 2014-4-22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辉瑞正在试探以600亿欧元(10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阿斯利康。这一消息迅速在行业内炸开了锅,几乎全球所有医药集团管理层都在问:如果这宗合作成真,将对整个医药行业带来怎样的震动。
收购端倪
4月17日,辉瑞现身英国癌症研究所,与阿斯利康一起斥资4200万美元构建英国肺肿瘤标志物测试项目,拟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型,跟踪分析给药方式,以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这一试验凸显了基因数据在肺癌药物筛选上的重要性,同时也给辉瑞和阿斯利康两大制药巨头提供了一种加速药物开发的途径:毕竟以往,一个试验只能证明一种药物的作用,而在这样的项目下,两种甚至更多药物放在一起研究则能大大提升效率。
据路透社消息,辉瑞将在试验中测试2013年获FDA批准的乳腺癌药物palbociclib以及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XALKORI。而阿斯利康也将添加一系列的实验性药物,包括近期获得关注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如此看来,收购消息并非空穴来风,由并购而产生的资源优化和成本降低也将使两家公司共同受益。
抄底阿斯利康
从瑞士诺华、英国GSK(葛兰素史克)到如今的美国辉瑞,业界流传有意收购英国第二大药企阿斯利康的洽购者已先后更迭了多轮。如今恰逢多项新药研发失败而股价市值降至低段,选择此时抄底阿斯利康被指颇为合理。
在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疾病领域遍布产品的阿斯利康,近年来在新药研发与专利悬崖(指企业的收入在一项利润丰厚的专利失效后大幅度下降)差强人意的表现已让资本界隐约嗅到了被并购前的气味。
根据福布斯对于全球前16大医药集团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的排名来看,阿斯利康已被列为“吊车尾”的倒数第二,本身股票市值就不足辉瑞、强生、罗氏这些巨头一半的水平。而其在过去一年整体股票升值的水平也只有24.5%,而市值接近的另几家企业(艾伯维AbbVie、Biogen Idec等)却都有着60%~92%的高增幅水平。这也让阿斯利康美股的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相当不满意。
低迷的股价表现并不让外界意外,其重要“营收机器”的接连刹车已让阿斯利康步履迟缓。
阿斯利康第二大畅销药物的思瑞康(Seroquel)已于2012年在美国失去专利保护,第三大畅销药耐信(Nexium)也将在今年下个月失去专利保护。而在2012年,耐信(Nexium)的全球销售额高达39.94亿美元(约23亿美元来自美国市场),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销售分流将对公司利润贡献带来重大影响。
不仅如此,仅2010年至2011年的两年间,阿斯利康便先后中止了三项重要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累计研发损失超过10亿美元。“青黄不接的产品组合是如今辉瑞和阿斯利康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关乎生死。双方管理层也许希望完成整合能够就全新产品线进行优化和互补,联合抵抗和分担公司内外的各种挑战。”前述资深人士分析称。
买,能给辉瑞带来什么?
如同辉瑞此前数轮并购一样,阿斯利康对其的最大价值无疑是肿瘤领域的布局。“只有收购阿斯利康,辉瑞才有可能未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和罗氏、BMS(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展开有力竞争。”ISI分析师Mark Schoenebaum表示。
阿斯利康新任CEO Pascal Soriot一直在想方设法抢购试验性药物以及批准的疗法,以挽回即将逝去的市场份额:2011年,公司销售额为336亿美元,2013年下降到257亿美元。
过去一年,Pascal Soriot在30亿~40亿美元级别的收购方面频频出手,先后传出收购心血管药物领域制药企业Omthera Pharmaceuticals以及呼吸疾病领域Pearl Therapeutics等公司的消息。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位于马里兰州的分支机构MedImmune在2013年8月,收购了一家专注于早期癌症免疫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Amplimmune。该公司产品组合包括一款临床前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AMP-514,其临床试验申请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提交。其它在研的有几款以B7通路为靶点的药物。
作为2014年ASCO会议上的焦点,癌症免疫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制药企业的关注,《科学》杂志也将这一疗法被评为了2013年度突破。为了对抗并赶超在该领域领先的默沙东、罗氏和百时美施贵宝三家,2014年4月,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一项名为“射月”的计划吸引了葛兰素史克、辉瑞、阿斯利康、强生的加盟。
而对于稳坐全球药企头把交椅的辉瑞而言,海外现金收购阿斯利康的可行性并不低。目前辉瑞集团在美国市场以外的海外现金数量惊人,如果将此笔资金悉数带回美国,将面临极为高额的赋税成本。因而,有不少市场人士猜测,抄底各大药企中市盈率倒数的阿斯利康不仅能增强自身实力,同样也一举两得的处理了海外资金流向的问题。
2013年末,辉瑞也对现有业务进行了改革,除关停了部分研究项目,对其他项目给予倾斜外,还将公司分成了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是仿制药业务、创新产品集团以及疫苗、肿瘤与消费者保健业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要分拆的节奏。如果传言属实且收购阿斯利康成功,鉴于阿斯利康今年不乏重磅专利药物过期,其分拆业务的范围将面临大幅度的调整。
本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和E药脸谱网报道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