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院士下山:生物医药的江湖
产业资讯 药事纵横 2021.04.08 8382



前言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制药工业界。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研发成果转化相对薄弱。随着国外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回国深耕,国内生物科学研究团队不断培育壮大,或许在中国将走出从实验室积累的原始创新。这其中,离不开顶尖院士/PI/教授、及产业界、资本界的不断努力推动。本期药融圈头条,我们将关注一些生物医药界院士相关的创业公司,以期更多成果转化。

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rotech Therapeutics)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和肿瘤的革命性创新药物,并以中国科学家领先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炎明生物选择在炎症疾病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邵峰院士有关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通路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建立了“细胞焦亡与先天免疫调控的分子开关”技术平台,通过和国内外领先的医学转化机构合作,致力于将中国的原始创新成果惠及全球炎症和肿瘤患者。

关于邵峰院士:

邵峰院士现为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rotech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董事长,43岁当选中科院院士,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院士。他本人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以及细胞焦亡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邵峰院士的发现为探索病原菌感染以及炎症、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于邓天敬博士:

邓天敬博士现为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rotech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他2006年回国参与了保诺科技(BioDuro)的创建。在创立炎明生物前担任BioDuro中国CEO以及BioDuro-Sundia全球药研总裁。

阿尔脉生物

阿尔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人工智能药物筛选和优化技术加快新药开发,重点以数据为驱动,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开展先导化合物设计发现,药物多靶点选择性和成药性质优化。同时,阿尔脉将人工智能交叉运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技术,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型DNA编码化合物库平台,助力于肿瘤,神经,代谢和抗感染等疾病的创新型药物的开发。

2021年3月12日,再鼎医药与阿尔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尔脉生物”)签订新药发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尔脉生物将利用其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和其独特的Intelligence DNA编码化合物库(iDEL)平台,以及相关设计、合成和筛选技术,与再鼎医药共同开发肿瘤等疾病领域的创新靶点药物。再鼎医药将向阿尔脉生物支付筛选费用以及后续里程碑款和销售提成。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院士为阿尔脉生物首席科学顾问。

海和药物

海和药物是中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发现、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挽救生命的疗法。作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院士领衔的新药研发公司,海和药物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同时拥有一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科研和管理团队,积极布局创新药物的国际开发之路。目前海和药物研发管线的9个核心产品中,有7个产品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并有4个获得美国IND默示许可。

截止目前,丁健院士直接及间接合计拥有海和药物表决权的比例为29.4096%,为海和药物的实际控制人。

目前海和药物抗肿瘤创新药产品管线涵盖VEGFR、FGFR、PDGFR、c-MET、PI3Kα、ERK1/2、EZH1/2、AXL、BRD4等热门靶点和信号通路。RMX3001(口服紫杉醇)、ON101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发行人未来并不持有RMX3001、ON101的上市许可证书,但享有商业化权益),德立替尼、谷美替尼是公司最接近上市许可的在研产品。

丹序生物

谢晓亮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

谢晓亮教授联合创立的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inglomics)致力于利用其全球领先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进行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动针对包括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各项适应症的创新型药物研究。公司正在筹备建北京昌平抗体药物生产基地。高瓴创投、华盖资本、昌发展薄荷基金等为其投资者。

2020年8月27日,百济神州和北京丹序生物宣布双方达成一项独家授权协议,百济神州将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丹序生物在研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包括DXP-593和DXP-604。DXP-593和DXP-604是从60多例新冠肺炎康复者抗原B细胞中利用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和VDJ测序技术筛选出的两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DXP-593在假病毒和新冠病毒中分别表现出很强的中和活性,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ng/ml和15ng/ml。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啮齿模型中,DXP-593也具有很强的疗效和预防效果。DXP-604的结合表位不同于DXP593,也具有高中和活性。DXP-593和DXP-604有望成为鸡尾酒疗法选项,避免病毒突变引起的耐药性。

维泰瑞隆

王晓东院士最早于2010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百济神州的创建。目前公司在中美皆上市,在研发进展及对外合作方面业绩亮眼。

2018年,王晓东院士和北生所资深研究员/技术转化中心主任张志远博士共同创建维泰瑞隆(Sironax),是一家全球性的专注于研发First-in-class化学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针对王晓东院士在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坏死等多种细胞死亡领域的原创性发现研发小分子抑制剂,致力于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这些抑制剂针对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缺血性疾病如脑卒中、肾缺血、心肌缺血;以及炎症性疾病如肠炎、银屑病、脓毒症等。涉及的靶点有RIP1、MLKL等等。创立之初,即获得高瓴资本的巨额投资。

维泰瑞隆产品管线

诺诚健华

施一公院士作为联合创始人,与崔霁松博士于2015年共同创建诺诚健华。

公司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类疾病治疗领域;截止2021年4月1日,诺诚健华港股目前市值约278亿港元。目前重要的候选药物有:小分子TYK2抑制剂、SHP2变构抑制剂、口服蛋白降解小分子新药、BCL-2、IL-15等等。

鑫康合生物医药

董晨院士创建的鑫康合生物医药成立于2015年,公司的研发团队依托创新型抗体研发相关的核心技术平台,快速地推进了各项在研产品,侧重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的创新抗体药物研发。

鑫康合与丽珠单抗(丽珠生物)联合开发的IL-17A/F单抗正在国内开展1期临床中。IL-17A和IL-17F在体内以同源二聚体IL-17A-A和IL-17F-F,以及异源二聚体IL-17A-F形式存在。这些二聚体作用于受体IL-17RA及IL-17RC,能促进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IL-1β、IL-20家族细胞因子、GM-CSF)以及效应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生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药融云数据显示,本品正在开展1期临床。

2020年8月,董晨院士离开清华大学,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

原力生命

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IONOVA LIFE SCIENCE CO.,LTD.,下简称为“原力”),是一家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以抗肿瘤药物研发为核心的创新型并已达到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

原力团队由资深药物研发科学家和商务开拓专家共同组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勇奎博士,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供职于默沙东20余年,拥有非常丰富的新药研发与商务开拓经验。

孙勇奎博士

维申医药

上海维申医药有限公司是由中科院院士和海归专家共同创立,位于张江大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近两千平方米现代化研发实验室。维申医药立足于国际一流的药物化学、CMC、生物学、转化医学以及国际标准的小分子新药研发实践,从0到1,针对显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高难度、新靶点展开原始创新。(涉及抗乙肝/病毒、抗肿瘤等领域)

公司创始人有:唐国志博士;马大为院士。

标新生物

标新生物(Gluetacs Therapeutics)依托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抗体偶联药物实验室姜标教授课题组的“蛋白降解靶向药物Proteolysis Targeting Drug (PROTAD)”方向多年积累,通过引进蛋白降解药物技术平台专利技术包,拥有了具备差异化特色的双平台(Molecular Glue和PROTAC)战略的技术路线。核心E3配体专利及由此开发储备的多个靶点PROTAC候选化合物,使其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自有配体专利的平台型小分子创新药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标新生物总经理为杨小宝博士;前中科院有机所所长、前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前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一带一路曼谷中心主任姜标院士为公司核心人物之一。

其他部分院士相关的创业企业有:

易合医药:加拿大皇家学院/工程院院士携技术团队创业;

纳肽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纳米生物制造首席教授创立;

柏觅医药:赵国屏院士为核心科学顾问;

李校堃院士,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专家,主要聚焦以生长因子为代表的蛋白质药物基础理论研究与新药研发,尤其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蛋白的功能、系统理论与新药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