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卡脖子 or 被卡脖子?生物制药产业供应链「国产替代」,已经需要争分夺秒!
产业资讯 药时代 2022.09.30 1818

“卡脖子”一词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证,但变成热门话题是在2018年,贸易战打响后的“华为单挑美国”事件。尽管战略意识卓越的华为早在十几年前就做足准备,祭出麒麟芯片险些让美国铩羽而归,但川普政府“上下其手”,还是摸到了华为的“脖子”。这直接促使芯片成为了中国近几年最重要的的科技攻关项目,甚至没有之一。

时过境迁,政权交到了拜登政府,但“掐脖子”的行为不减反增,只是局面更为复杂。日前,拜登签署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简称“拜登政府生物法案”,直指生物产业。药时代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法案徒有其表,无法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现有格局。【相关阅读:拜登政府要打击中国CXO?看似台风吹过,却只能枝桠微动】

但法案背后反映的,美方希望摆脱产业链上对中国依赖的态度却是真实存在的。在全球的生物医药服务链条上,中国CXO已经举足轻重,而上游的生命科学供应商依旧是美国一家独大。

在分属上下游的供应环节,双方呈现出一种“互相掐脖子”的制衡状态,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而一旦一方摆脱束缚实现自给自足,则再无顾忌,“独立”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威慑。

美国已经亮剑,欲摆脱中国CXO,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我们都应当明白,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已是箭在弦上。

十年树“链”,水磨工夫

如果把生物制药这样的高端制造业比喻成简单的“做木凳”的话,中国在产业链上的角色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最开始是别人把木材交到我们手上,帮我们培训工人做组装工作,利润稀薄、可替代性强,随时会饿死,但我们积累了一大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席卷全球。接着,创新成为趋势,我们一方面自主研发“太师椅”,一方面凭借工程师红利将“原木加工”的工作也接了下来,在“制凳”的重要环节上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一环。

这时,原厂家跟我们吵架了,想撤了我们的凳子,手握森林开发权的他们能在一夜之间架空我们的“制凳业”。而等我们花了巨大的精力种出一片森林后才发现,手上的斧子、锯子、钉子竟然也全是对方家的。

好在多年的分包,让他们家的制凳工人出现了断层,谁也不敢动。因此,当对方宣布“大举招工”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建立完备供应链的倒计时已经启动了。

在接受员工采访时,华为的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说:华为被卡脖子的地方不是需要爱因斯坦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时间问题、工艺问题和成本问题。”

中国生物制药的供应链同理。

整个制药工业上下游牵扯数十个环节、成千上万个产品,大到反应器,小到一根管,每个技术的突破或许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并且成果转化极为迅速,但项目实在太多。

不同于原创新药需要基础研究的发展去“硬解”,突破后便一路畅通;供应链要进行国产替代,更多是水磨工夫,一年树一“项”,十年树一“链”。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国产供应商在做这样的事,并且已经做了很久。成立于2005年的多宁生物,历经十七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无血清培养基、一次性产品及生物反应器领域主要供应商,为生物医药客户提供生物工艺上、下游一揽子解决方案。

昨天,多宁启动港交所上市申报,也是在宣布,曾经站在最幕后的他们,将要走上台前,成为聚光灯下的角力者。

国产替代,需要“大而全”

供应链国产替代需要技术突破,但不能只有技术突破,规模效应很重要。就好比没有人会为了做一顿饭跑三个菜场一样,没有厂家会希望从A家买培养基,又跑到B家去买过滤器。药企的生存之道颇多,有诺和诺德式的专精糖尿病,也有辉瑞式的“啥都要”,但耗材领域不一样,没有一个厂家可以只靠“卖膜为生”,除非是卖的是面膜。

真正的供应商需要做“超市”,让顾客来一趟就买下所有食材和调料,需要“大而全”。

这就要在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但这样成本又太高,于是并购成为了最优策略。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大、最顶级的供应商,无不是靠并购起家的。

赛默飞世尔从“老热电”一路进化,成为全球最大生命科学服务供应商;丹纳赫成立三十余年,并购超过400次,位列全球第二,堪称“耗材贪吃蛇”。

“并购”也是多宁生物走向国产供应商巨头的重要手段。2019年并购广州齐志生物,2020年并购亮黑科技更是成为了多宁生物的里程碑事件。

图片来源:招股书

齐志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少数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工艺技术服务于一身的生物反应器综合性供应商,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与进口同类产品分庭抗礼。亮黑科技专注服务生物制药行业10余年,为流体管理耗材和设备等环节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技术方案,为研发、小试、中试及放大生产等提供符合GMP级制药软管、管路组装,以及配套的一次性接头,传感器等产品。

两次并购,让多宁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完成了生物工艺上游关键步骤的整合。以一次性生物工艺袋为例,自一次性使用技术进入国内生物制药市场以来,一次性生物工艺袋的原材料薄膜就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易受国外技术封锁的制约。

亮黑科技研发团队研发的DuoFilm 001膜材料,作为7层高分子生物膜,性能优于市面上5层结构膜,呈现高强度、良好柔韧度、易焊接等特征。

DuoFilm 001膜的研发成功,让握在中国生物制药供应链“脖颈”上的大手,力量又弱了一分。

“大而全”之后

如果将一个个生产所需的耗材、器械比作一块块积木的话,像生物薄膜、密封圈、培养基这样的耗材就属于最下层的“积木”,完成技术突破就就可以即插即用。

还有一些较复杂的器械则属于较高层的“积木”,是集成学科的产物,需要完成底层的技术积累后才能攻克。这也是并购能给带给公司的超额收益,迅速弥补所需要的底层“积木”,甚至二层“积木”,这些技术如果单靠自主研发,可能要多花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最典型的高层“积木”要属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高到什么程度呢?生物反应器硬件控制器和部分过滤器在美国属于出口管制产品,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又在如今的大分子生物药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使得其供应问题如同悬在中国大分子CXO公司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剑”一般,威慑极大。

一旦时局生变,大分子CXO随时有可能被断供,今年年初就曾因此引发了一股小规模的行业动荡,尽管可以通过从欧盟和日本进口解决问题,但这样一块“高积木”还是让掐住脖子的CXO感到窒息,解决“反应器困局”刻不容缓。

图片来源:多宁生物官网

而一次性反应器的研制成功,是齐志生物反应器多年控制逻辑积累,亮黑自主开发一次性工艺容器和多宁长期的细胞培养工艺结合的产物。

这样的“高积木”,正是保障供应链安全最需要攻克的项目。

迈向前沿领域

供应链危机是无法被彻底治愈的,因为生命科学一直在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有时会促进一条新的供应链产生,数码时代到来之前,内存卡是小众商品,生物药兴起之前,也没有生物反应器的大规模需求。

制药工业供应链上的百年老店,恐怕一只手都能数的出来,但是若要数一下百年药企,加上脚趾也未必够用。

因此,紧跟时代潮流,迈向前沿领域,及时布局新技术的供应链,保持危机意识才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长久之道。

离我们最近的,前沿领域的供应链危机事件莫过于新冠疫情带火的mRNA技术。手套、口罩、西林瓶之类的产品就不提了,国产mRNA疫苗企业在采购装备时,曾因美国商务部卡主关键部件不放行,而导致大量的已采购设备空置。疫情爆发的头一年,全球范围内都出现质粒DNA紧缺的现象,而包裹mRNA的脂质纳米颗粒(LNP)现在成了最热门的研究项目之一。

LNP是现在mRNA最主流的递送技术之一,Moderna和BioNTech的疫苗均采用了LNP进行包裹,国内现在有多家开展mRNA相关药物、疫苗研发的企业,围绕mRNA的关键技术及原料建立稳定的国产供应链,对中国新药研发产业至关重要。

安拓思专注于纳米级均质、乳化和粉碎设备的研制和工艺开发多年。成立20年来为超过2000个客户提供了均质乳化设备,是国内不多的优质供应商。

2021年7月26日,多宁生物宣布全资收购安拓思,基于多宁生物在mRNA领域的工艺的理解,并结合ATS在复杂制剂行业的积累,成功将LNP 推向市场,继续做大“菜市场”,并向“大型商超”迈进。

对药企来说,追热点是赌博;而对供应链来说,追热点却是保障,每多追一个,就为公司自身、创新药企乃至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多上了一层保险。

结语

建立完备的供应链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界人才辈出,不少“战略家”在一直做着准备。

早在2017年11月,药明生物便携手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成立“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国产化联盟”,以寻求供应链的国产替代。今年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全篇16次提到供应链,重点指出要“实现供应链稳定可控。”

贸易战、未经核实名单、生物制药法案等国际事件,将会大大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有很多此前名声不显的优质国产供应商,都能趁此机会抢占市场。相信下游的CXO、药企会在这之中找到很多“宝藏”,用的顺手又便宜的,估计以后就不换了。

国产供应商得到了大量订单,赚得利润后又可以继续向上“叠积木”,形成良性循环,研发更多便宜的国产优质商品,反哺下游客户,减少药企生产成本,让CXO公司更具国际竞争力,再形成一个大的良性循环。

最优秀的供应商甚至会走向国际,与那些巨头们竞争,多宁生物就在今年3月份完成了对美国SALUS的并购,藉此拓展欧美市场布局,加速海外市场推进。

在寻求国产替代的过程中,行业会有阵痛、会有动荡,但结局会是美好的,产业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不是过去的辉煌,而是为未来做出的充分准备。

参考资料:

1、“沉迷”并购不能自拔,全球生命科学巨头养成术!

2、药明事件警示供应链安全

3、专访多宁生物王猛 | 致力推动生物制药行业产品国产化

4、药明事件,是生物医药供应链“觉醒年代”的开端

5、各公司官网、官微

6、其他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