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23日,“A+H”两地上市的上海医药(601607.SH;02607.HK)发布2013年上半年经营“晴雨表”。其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8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6%.而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方面则录得11.90亿元。”
这是上药新班子上任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因而备受业界关注。报告显示,体量排名本土药企前三的上药,工商业收入增速较为平稳。其中,上药工业制造业务销售收入55.07亿元,同比增长10.93%;而毛利率基本持平,47.16%的毛利水平同比上升了0.61%.而商业分销方面,上药销售收入334.36亿元,同比增长15.97%,毛利率水平约为6.11%.
谈及分销业务的窄幅波动,上药方面将此归结为供应商体系的调整所致。“外资的供应商开始从原先的总代变成了区域代理,这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去年四季度调整便已开始,公司也试图引进国内质量较好的品种,并对于外资品种做了策略性的安排和部署,希望年度经营目标能够完成。”
除了半年报,此番与上药新领导团队一同亮相的,还有一份最新公布的“3+3+3”的九年计划。
首个高调宣布的三年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每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并确保在工商业两大板块的总量分别保持全国前三名。
上药新任董事长楼定波向记者表示:上药集团新班子对于未来发展的持续驱动考虑,做出了“干三年、看三年、想三年”九年的中长期规划,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目前到2015年的这三年行动规划要扎实实施好”。
豪言一出,外界自然关心上药如何真正完成“大象起舞”的目标,尤其是在执行力上能否真正摆脱国企低效冗余的弊端。
对此质疑,上海医药新任总裁左敏在其投资者会议上回应称,上药此番设立的三年目标,目前重中之重就在乎于“对外抓并购,对内抓市场营销体系”两方面。
“整个集团营销资源分散,18家子公司各自为政,在产品、渠道、品牌方面没有利用好集团的资源。较多企业在营销体系上、产品战略和架构、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左敏指出:“上药下一步力推的营销整合将是三年规划非常重要的举措,管理层希望通过营销整合使得毛利率实现每年约一个点的提升,从而改善营业利润率。”
在历经港股上市和股价波动起伏后,换届短短两个月的上药领导层似乎有意要以革新之势重振投资市场的信心。
左敏还透露,6月5日新一届管理层和董事会选举至今的三个月磨合期内,董事会的工作开展顺利。在这个基础上,公司会以战略管控为主、运营管控为辅,配合以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以期从大的框架下保证三年规划目标的完成。
目前来看,二级市场对于上药新政的反馈态度显得谨慎乐观。其中,兴业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上海医药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行业地位稳固,旗下不乏具有潜力的医药工业品种,其医药商业在行业龙头市占率提升的过程中也将受益。在董事会换届后,其对外延并购的步伐有望加快,暂不考虑外延式扩张的情况下,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84、0.93、1.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