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雷霆万钧打土豪,医改未来药企惨淡
医改专题 2015-03-16 3353

 

来源:药品招标信息网飞鸟    20150316


尽管网上通知很少,但安徽各地已经很低调地用实际行动将带量采购快速开展起来。据悉,安徽将在41日前执行带量采购结果,其进展之迅速,势如雷霆万钧。各位小伙伴,你可准备好了?

1、透过迷雾:安徽为什么要带量采购?

按《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精神,安徽将以转变机制为核心,牢牢把握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两个原则,认真做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推行药品联合带量采购等三个同步,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全面开展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工作。

所以,你看明白没?要在上面两个原则下完成医改。俗话说,国家医保负担这么重,老百姓看病这么难这么贵,医生那么黑(抱歉这么引用),改革要首先从哪儿下刀?砍医生?医生给撂挑子了怎么办,卫生事业谁挑担子干活儿?想在保障医生和医院积极性的前提下完成医改,那就得先从药企下刀。

这些天,大家都在抱怨医改为何变为药改。那笔者告诉你,药改是医改的红利来源和第一驱动力。只有把药价砍到死,没钱给医生回扣,这样才能减轻医保支出和负担,实现药占比降低15%的目标。只有财政富裕了,才能有充足的钱来补贴医院,提高诊疗费用和医生待遇。降低药价,提升诊疗,这是国家期望的改革目标。上升到总理的话,那就是药价降下来,医疗要上去,医保要保住

但实现医改转型,带量采购就是个很实际但也很猥琐的做法。一方面利用医院天然的垄断力,通过带量采购、议价谈判来降低药价,一方面用药企降价让利的钱在医改转型期去养医院和医生,以减少政府财政开支,降低医保负担。最终彻底扭转药品费用和诊疗费用的天平,药价降低,老百姓费用不增加,医生收入不减少,让代理商没空间给回扣,让医生安心做医疗,何乐不为之?

所以说,这是医疗领域的打土豪分田地,革你的命,还要分你的钱给医院和患者,建立医改新格局;这是新时期医改工作中党的统一战线、密切联系群众、科学发展观的智慧结晶。

2、眺眼未来:安徽医改是什么新格局?

1) 取消药品加成,全面零差率

41日起,安徽将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全面实行零差率,相当于给老百姓降价让利15%

2) 向企业和商业议价,平均降价15%-20%

通过此次公立医院带量采购,要平均降低药品价格15%-20%。初步判断销量前30-50的产品单独向生产企业议价,其他产品打包向商业议价。前30-50的国产药要求80扣,进口90扣,不带量打包向商业议价的品种也要求80扣,可谓无论是否量大都要降价。尽管可能分质量层次,但在医保支付改革的利益驱动下,唯低价者成交的可能性更大,最终将实现药品耗材收入占比降低到40%以下的目标。

3) 降低医用设备检查价格10%

省属医院CT、磁共振、超声检查价格在现行基础上降低10%。如磁共振平扫每部位由390元降为351元,单次多层CT平扫每部位由200元降为180元。

4)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长期偏低手术、治疗、护理及部分中医服务类价格。根据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省属医院治疗价格提高20%,一、二类手术价格提高35%,三、四类手术价格提高50%。如四类手术异体肾脏移植术每次由1200元提到1800元。同时,完善诊察费项目价格。诊察费设西医诊察费和中医辨证论治,挂号费、病历纳入诊察费。城市公立医院设立普通、专家和知名专家门诊诊察费。省属医院普通、专家和知名专家西医门诊诊察费分别为10元、20元和50元。中医辨证论治相应上浮3元。

实行分级定价,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应保持10%-20%的差价。市、县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下放到市级管理,具体价格不得高于省级公立医院同类价格水平。

5) 病人的负担不加重,医保蛋糕重新分割

经调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省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由每次279.8元降到273.1元,住院次均费用由16074元降到16008元,达到患者负担不增加的目的。(其实在本鸟看来,患者享受的诊疗费用降低才几块钱到几十块,与医院带量采购二次议价的伟大成果相比,真是毛毛雨了。)

为方便患者,继续保留便民门诊,对单纯购药及慢性病病人定期检查等不需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的,每次诊察费为1元。为不增加患者负担,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精神类、传染类等专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同级财政部门适当增加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在上述改革目标实现后,我们将会看到:

零差率让利百姓,二次议价向厂家索红利,以药补医隐形化;

药品招标演变为省级技术标和限价,地市商务标带量采购的新型双信封形式。

医护人员有望告别灰色收入,靠奖金手艺吃饭;

药价大幅压低,少降价意味着出局;

代理商生存空间缩紧,四大批发商圈地控盘;

打土豪建新局,对某些药企来说医改红利时代彻底终结;

大部分药品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结局惨淡。

本鸟认为,安徽只是个现状的典型代表。面对惨淡的结局,我们能说什么呢?

有人问:

一颗药品成本只有50美分,为什么要卖500美元?”

          “因为那是第二颗,第一颗的成本是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