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招信息网 2014-11-24
11月20日前后,重庆和三明对医保支付价分别有了试点方案,成为医保支付价政策的先行改革者。
一、重庆市:根据医保结算价格和药交所的成交价格
来自本站站友消息,重庆市医保支付价近期已发布送审稿。要点为:
制定原则:按照“集团购买、量大价优,均价结算、低价补偿”的原则,
药品纳入范围:“先药品后器械,先市场后区县,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将目前医保目录内使用量前300位的药品纳入试点范围,并在市级教学医院范围内试点执行。3年内全市逐步推开。
制定办法: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参考医保结算价格和药交所提供的成交价格,通过对近三年来医保用药情况分析,由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市物价局、市药交所联合确定药品均价。对价格具体确定机制提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按照同品规药品的均价确定。
方案二:按照同品规药品高、中、低价格分段确定。市人力社保局建议为方案二。
执行调整:医保按照均价进行支付。医疗机构在市药交所采购的药品价格低于均价的,结余归医疗机构;高于均价的,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均价一经确定,向社会公示7天后,报经市医改领导小组同意后执行,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若遇价格重大变化适时调整。
二、三明市:以“国产仿制药的最低价为标准”制定医保基准价
来自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的消息。福建省三明市宣传部部长詹积富在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福建三明在试点基准价,而这一价格制定标准是以“国产仿制药的最低价为标准”。
詹积富举例说明,“比如在市场上,同一通用名的药品,有9元、20元、30元、50元等价格,那基准价就以9元的标准去定”。
但是,詹积富进一步补充道,考虑到民众的用药接受与适应程度,所以,三明市暂时先对十几个“国产与进口差别不大,价格又相差很多”的品种先行试点,“而对那些确实属于治疗药的原研药则不会采取该方式”。
从上月开始,三明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对首批14个住院进口药进行限价结算,进口品种超出限价部分的基本医保统筹资金不予支付。对于试行效果,詹积富回应,部分进口药企的价格开始出现“跳水”,如果推广到全国范围,“大家都会跳水”,价格最终会回归自然。
三、政策解读:
1、支付价体系下,药品唯低价是取。
上面两个地市的案例,如果说重庆是利用医保支付均价为标杆,通过医院二次议价的市场机制作用降低药价,那么三明则是以“政府强有力的控制”为突出举措,逼迫不符合低价条件的药品退出市场。一个是医院唯低价是取选择药品,另一个则是政府部门唯低价是取制定目录。
两种医保支付价管理模式下,生产企业都必须想方设法降低到最低供货价,才能有机会获得医院采购,尽管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降低虚高药品价格,但是对没有给回扣的药企也是不小的打击。三明市改革过程中就出现了有价无市、低价药品短缺的情况。
2、重庆政策相对温和,缓解各方矛盾,留存部分余地
其一,重庆市允许医院通过议价采购获益。尽管提到医院采购价高于支付价时,由医院自行承担超出部分费用,但是实际上医院会自行承担吗?本鸟认为不外乎是让患者自费吧。
其二,重庆医保部门倾向于选择分段设定医保支付均价。但要明白医保支付价的作用就是鼓励医院使用低价药品的。如果学习原物价部门设定单独定价层次,给予高价药以报销政策倾斜,那医保支付价岂不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其三,业内人知道重庆市场药品交易是有明显的地方保护倾向的,那么在分段设定医保支付价时,是否对本地医药企业倾斜?这方面还有待后期实践验证。
其四,重庆医保支付价方案有一条不太起眼的文字。“支持重庆医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重庆药交所交易平台。”如果重庆药品交易所支持医保支付价改革获得成功,就意味着交易所以后可能会走向全国?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是财富,重庆药交所的发展不可限量……鸿鹄之志,燕雀之辈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