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的春天终于到了, 北大第一医院,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学会的丁洁教授在25日的药物信息协会(DIA)年会上演讲中指出。
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Alport综合症是一种遗传性进展性肾病,症状为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衰竭,部分患者合并有听力下降和眼部异常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教授表示说,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2012年底成立。6年前,就开始参与了国际专家组研究的Alpo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管理建议。
这个专家意见由丁洁教授牵头,为促进国内Alport综合征的诊治规范, 经过多次研讨,结合了国内多家医院的儿科肾脏和成人肾脏专家意见,才有了正式的“Al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推荐意见”。
基因突变是导致Alport病的原因,目前治疗是进行肾移植等肾替代治疗。所幸的是,患者从出生到终末期存在近30年的治疗窗口期,这为寻找有效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国内外专家的探索发现,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阻拮剂(ARB)类药物的早期应用,能够延缓Alport综合征患者肾衰竭出现的年龄。
这个发现令人鼓舞人心,因为,早期使用这些药物,通过控制或稳定Alport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 能够推迟肾衰竭约13年。
这个专家推荐意见发表于中华肾病杂志2018年3月第34卷第三期。
丁教授主导的研讨,只是诸多罕见病诊治规范的一部分。目前,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接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 制定7种可治性罕见病诊治规范的评价研究。
仅在2017年,罕见病分会召开了5种罕见病专家共识研讨会。Al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推荐意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
这些意见形成后将陆续公开发表。
此外,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还在金大鹏会长的领导下,目前已经从成立时的41人委员扩大到56名委员,下设10多个学组,并设立了网站和微信号。
大数据显示: 罕见病,不罕见!
丁洁教授说,一项由北京大学询证医学中心詹思延教授的流行病学调研发现,国内的281种罕见病种,有219种可获得病例。
这个2017年罕见病调研涉及5年数据,覆盖32家三甲医院,针对3560种病,35.9万例病例。
这个研究可谓全国性,多学科,基于国家医疗服务数据中心的数据。
此外,罕见病字典库也初具雏形。
但是,罕见病的诊治面临挑战仍然巨大,丁洁教授指出。目前基因报告的解读缺乏专业人士,因此,许多临床医生面对基因报告感到无从下手。
据悉,遗传资讯师培训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其中包括浙江大学祁鸣教授牵头的项目。
基于循证基础上的“治疗指南”对促进罕见病规范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待更多的罕见病专家意见出炉!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