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药促会 2011/9/20
与会的讲者分析了亚太地区慢性病造成的巨大威胁与沉重负担。2008年亚太地区有1650万人死于慢性病;到2030年,全球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将达5200万。美国卫生费用的百分之七十五花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2015十年期间,中国慢性病造成的损失为5580亿美元,相当于整整一年的经济增长量。慢性病的花费已经成为各国卫生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
因此,与会代表提出要加强卫生技术的创新,社会各界要通力合作应对挑战。首先,政府要加强对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提供,让公民能够得到各种预防性的医疗服务,如糖尿病的筛查,提供预防接种。其次,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第三,要加强对慢性病的基础医学研究,包括专门针对老龄问题和基因的研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烟草控制,降低成年人的吸烟人口比率。
当然,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离不开医药产业界的作用。产业界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疫苗的研发。疫苗在应对慢性病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比。其次,医药企业开发的慢性病探查技术,使得疾病在爆发症状前及早被发现,能够减少费用的支出,并达到较优的治疗效果。
慢性病的防治问题是最近几年才被国际社会引起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影响仅限于各个经济体的内部,不象传染病那样有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发达国家在这一问题上本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为此,我国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药物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中国人的吃药问题首先要靠自己来解决。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还是要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仁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