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徐华强团队攻克 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重大科学难题
研发追踪 生物360 2018-06-20 6985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 G 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 2018 年 6 月 14 日以长文形式 在线发表 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GPCR 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 G 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种效应蛋白转导胞外信号。在多种 GPCR 效应蛋白中,抑制型 G 蛋白(Gi)可选择性偶联五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 GPCR,发挥调节情绪、食欲、动机、认知和奖励等功能。徐华强研究员团队在 GPCR 与 Gi 蛋白复合物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视紫红质和 Gi 蛋白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该结构首次展示了 GPCR 与 Gi 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细节,完善了人们对 GPCR-Gi 下游转导选择性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设计高效低毒的 GPCR 靶向药物提供了结构生物学基础。

该工作是徐华强与合作者在 GPCR 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2015 年其利用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自然》杂志发表了 rhodopsin 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 2015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同时徐华强研究员也荣获了 2016 年国际蛋白质学会(The Protein Society)授予的 Hans Neurath 奖。2017 年其再次利用最强 X 射线激光,破解了 GPCR 招募阻遏蛋白的磷酸化密码,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深入系统地对 GPCR 与下游多种效应蛋白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 GPCR 信号通路转导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温安洛研究所、美国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该研究除取得国际项目支持外,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 G 蛋白(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您可能感兴趣
口服司美格鲁肽25mg减重适应症申报上市
口服司美格鲁肽25mg减重适应症申报上市
研发追踪 医药魔方Info 2025-04-28 488
75%患者癌症消失!基因疗法3期临床结果积极
75%患者癌症消失!基因疗法3期临床结果积极
研发追踪 细胞基因治疗前沿 2025-04-28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