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日本正式批准开展iPS细胞临床研究
研发追踪 2013-07-22 5339
  

来源:新华网    2013-07-22


自从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在2006年发现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再生医疗商业化的时机日渐成熟。在日本,相关风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本政府也准备向iPS细胞研究领域实施规模之大、时间之久的史无前例的投资。71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批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PS 细胞)开展视网膜再生研究。这是全球范围内 iPS 细胞首获政府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此前,厚生劳动省的一个审查委员会已审核通过了利用 iPS 细胞开展视网膜再生临床研究的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把培养成薄膜状的视网膜细胞移植到患者的眼球中,使受损的功能得到恢复。712日,厚生劳动省的科学技术小组又对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是否存在伦理问题进行了审查。

政府正式批准后,临床研究小组将由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员高桥政代负责,在位于神户市的尖端医疗中心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是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这种疾病会导致视网膜黄斑随年龄出现异常老化,造成视野狭窄、视力低下,最终甚至可能失明。截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保守治疗加以缓解。在日本,该病的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能建立起治疗方法,全世界的市场规模估计可达2万亿日元。

厚生劳动省表示,这是 iPS 细胞首次进入临床研究,因此各个环节都要求慎之又慎,临床科研人员要随时报告用于移植的细胞的安全状况,包括是否出现癌变迹象等。

为商业化而成立的风险企业——日本视网膜研究所(福冈市)的社长键本忠尚表示,视网膜治疗成为一项业务的各项必要条件已经齐备

这里所说的条件并不仅是市场规模的大小,还包括视网膜细胞具有易于回避iPS细胞癌变隐患的优点。

可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iPS细胞存在的难点是,与未分化的细胞混合时,有可能发生癌变。但治疗使用的视网膜细胞呈褐色,容易与透明的iPS细胞相区别。而且移植需要的细胞数量少,比较容易只挑选安全的细胞进行操作。除此之外,不同于内脏等器官,视网膜手术后容易进行随访,便于发现异常。

在日本,视网膜细胞膜估计会被划分成医疗器械,而非药品,可能会比较容易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作为再生医疗应用的第一步,各项条件得天独厚的视网膜治疗最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