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三明医改”如何学?国家卫健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医改专题 健言 2021-07-12 3711

立足省情、市情、县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不能搞“一刀切”。

(视觉中国/图)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地方医保基金穿底的难题?2012年启动的“三明医改”或许已给出一系列值得借鉴的经验。

这个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小小山城,在十几年前一度面临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窘境:2010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亏损1.4亿多元,2011年亏损达2.08亿,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医院系统出现腐败现象。

在“崩盘”的巨大风险之下,福建三明市启动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取得显著成效。

中央深改组会议多次肯定三明医改的经验,明确指出“三明医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要注意推广”。2021年2月9日, 三明市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认定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还在三明组织了现场会和培训班,进一步向各地推广三明经验。

5个月后的2021年7月6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三明市人民政府等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明医改经验的同时,建议各地的学习借鉴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1、医改“流量明星”

从2011年医保基金亏损超过2亿元,到全市城镇职工医保连续8年保持盈余,累计结余7.14亿元,三明市用数年时间,成为了医疗改革领域的“流量明星”。

谈到三明医改,有这样一个比喻广为流传: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打麻将,四个人都赢钱,这是天大的忽悠。

对此,三明医改的“操盘手”、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曾公开回应说,麻将桌上还有一个人,是医药代表,在全国有三百万。挤掉流通环节浪费的药品耗材费用“水分”,提高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价格,实现“腾笼换鸟”,成了改革一项核心内容。

而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改革,则是提升改革效能的关键。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说,三明市的“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

许树强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以呈现改革成效:医药方面,三明市建立了药品耗材采购、配送、监管、交易、结算一体化平台,通过落实国家和省级集采,两年来共节约38.46亿元。

医保方面,建立了职工医保基金省级调剂机制,三明等8地市两年共受益16.9亿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收付费病种达1381个。

医疗方面,目标年薪制由院长扩大到党委书记和总会计师,薪酬制度改革已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医务人员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9.7%。CT、MRI等大型设备省级集采成功破题,平均降价在50%以上,全省医改成果有效巩固和提升。

2、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医务人员阳光收入显著增长,医保基金也扭亏为盈,“三明医改”实现了患者、医生和医保三方共赢,其经验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但不可否认,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明医改时也强调:“三明医改效果是好的,改革经验是有价值的,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各地在学习借鉴三明经验时,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表示,面对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也不平衡的情况,应立足省情、市情、县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三明经验,不能搞“一刀切”。

朱洪彪认为,对于三明医改已经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适用的经验,要全面学习和推广。比如,三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医改,有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对医改领导小组充分授权,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

而在学习借鉴三明经验的具体措施及一些操作的方法上,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要照抄照搬。

比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应学习三明医改“小步快走不停步”,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经验。但是,具体调整哪些项目、项目调整的幅度、项目调整的优先次序等,包括县域医共体的数量,各地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

3、改革薪酬,留住人才

薪酬制度改革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对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意义重大。

朱洪彪透露,按照整个深化医改工作的安排,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起草了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期就要正式印发。

朱洪彪谈到,下一步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指导各地全面推开薪酬制度改革。改革的重点包括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的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约束机制等。

面对改革可能导致的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问题,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列出数据进行了解释:2012—2020年,三明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调走215人,占全部1.84万卫生技术人员的1.17%,其中2/3为主治医师、主管医师及以下级别医生。但这期间全市各家医院共招聘了4906人,是调走的23倍。这些医护人员调走属于人员正常流转,并不存在医护人员“大量流失”。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薪酬内部分配还有改进空间。”张元明说,“已经专门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进行调研,计划年内出台关于完善医院内部薪酬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力争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兼顾公平与效率。”

4、医改已进深水区

发布会也总结了近年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机制有待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部分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和运营管理比较粗放几个方面。

对此,张元明介绍了三明医改的下一步计划——深化“治已病”和“治未病”并重的改革新探索。据张元明透露,未来三明医改重点做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第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第三,建立医防协同融合新机制。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康复护理等都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深化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在系统总结前一个时期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突破医改中的难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说。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