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于今日落下帷幕。回顾本届两会,医疗领域依然是不变的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及药品、医疗器材等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等行业焦点被明确列入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在本年度备受瞩目。
两会期间,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药促会”)以及行业知名的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医药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需求建言献策。其中,助力创新、推动药审改革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集中区;围绕创新药支付体系,也有代表提出具体建议,切实推动患者获益。
搭建完整生态链,助力中国医药创新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促会会长、齐鲁制药总裁李燕今年两会带来的建议之一为“大力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她认为,应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完整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升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促会会员单位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建议加大资助药物创新基础研究,优化药物研发环境。在国家和省地政府层面设立适合药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申请的科研资金,出台更多税收激励等政策,拓展社会化非营利机构对药物研发加大资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在本届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医药开放创新生态构建进程的建议。他指出,中国医药制造要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由需求侧到供给侧相互联动、高效沟通的制度模式,以更好发现并解决全球医药重大问题、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力,鼓励科研人员源头式创新。
创新支付方式,国谈药品落实单独支付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促会副会长、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在两会期间带来关于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重视创新药使用的建议。他认为,对于创新药,特别是国谈药品,要落实单独支付政策。完善优先使用集采中标药品的机制,同时加快数字医疗标准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促会会员单位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应创新支付方式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他建议,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综合价值评估体系作为创新支付的基础;建立医保多层级动态支付模式,完善基金的高效使用;鼓励地方探索适宜的支付模式;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专利期、罕见病,代表委员共议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促会副会长、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建议,增强专利期限补偿的效力,至少对于首次上市的创新药,当使用化合物专利来申请期限补偿时,其期限补偿效力应能够覆盖该药品所有的适应症,而不仅限于申请时已批准的适应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促会会员单位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带来关于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议案。他建议,立法围绕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主体内容,应包括罕见病的定义、罕见病的认定及发布、罕见病诊疗体系规划建设与管理、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供给及激励政策、配套医疗保障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工、财政经费保障等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建议,国家应建立完善针对重大疾病包括罕见病的特殊救助机制,团结纳入更多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力量,尽可能为大病患者及家庭“兜底”。
此外,丁列明同样带来关于罕见病的建议。他认为,应在国家层面加强对罕见病诊治的统筹,加大对孤儿药研发的激励和支持,授予孤儿药市场独占期保护。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将为我国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更多优势。进入2022,我国医药工业将继续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内容:
1、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传递两会齐鲁好声音(齐鲁制药集团)
2、沈南鹏委员:鼓励以知识产权绩效带动药物创新的科研转化(科技日报)
3、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季加孚:深入推进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中国经营报)
4、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抵京参加两会 今年将聚焦这些话题!(贝达咨询)
5、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创新支付方式 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上海证券报)
6、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孙飘扬:建议扩大药品专利期限补偿效力和授予条件(中国经营报)
7、烟台全国人大代表王威东: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坚定走下去(中国山东网)
8、方来英委员:纳入多方力量为大病患者及家庭“兜底”(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