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日,奥浦迈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截至目前股价涨60%,市值达到104亿元人民币。
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赛默飞(Gibco品牌)、丹纳赫(HyClone品牌)和默克三大供应商占到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国产细胞培养基厂商中,甘肃健顺、奥浦迈占比较大,其他的供应商还有中山康天晟和、上海倍谙基、源培生物、沃美生物、迈邦生物、多宁生物等。
抗体和蛋白药物的细胞培养基,进口产品一般在200-300元/升,国产产品一般在100元/升左右。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培养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售价一般在3000-4000元/升。
根据咨询机构的数据,2020年中国抗体和蛋白药物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为7.27亿元左右。考虑到中国生物医药从2015年的爆发开始,2019年开始才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未来几年仍将高速增长的趋势。
赛默飞、丹纳赫、默克占据国内培养基市场的三分之二,如果具体到抗体和蛋白药物领域,三家外企的份额更是达到了81.4%,国产化替代空间更加巨大。
2019-2021年,奥浦迈的营业收入从2602万元迅速增加到1.28亿元。相比之下,纯化填料供应商纳微科技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4.46亿元。
总结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商业化也处在发端,未来几年国际化热潮也将来临。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的国产化替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会。除了细胞培养基、纯化填料,工艺设备端的细胞反应器、纯化设备是国产化替代的重要部分。除了试剂耗材和工艺设备外,分析仪器的差距更大,国产化替代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