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中国作者 | 首个针对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现状研究
产业资讯 柳叶刀TheLancet 2022-09-23 2752

《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团队完成的一项全国性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0年中国共有121,145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癌症患儿,平均发病率为126.48/百万;同时,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之一,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改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现状的干预措施。我们特别邀请作者团队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

研究背景

癌症是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高收入国家报告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高于中低收入国家(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LMICs)[3];然而,超过80%的儿童癌症病例发生在LMICs[4]。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儿童癌症登记数据以及超过16%的流动人口导致数据缺失[5,6],我国之前报告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被低估了。在中国,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从未被报告过。

LMICs报告的发病率较低,可能与报告系统不完善或由于卫生系统薄弱导致的诊断能力不足有关[7]。多项研究表明,儿科劳动力等卫生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导致卫生服务能力存在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8,9]。然而,我国尚未报道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卫生服务能力的研究结果。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卫生服务能力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儿童癌症的发病率和存活率存在巨大差异[10-13]。基于可量化的证据了解发病率、卫生服务可及性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癌症全球倡议,制定优先卫生政策和癌症控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ediatric Cancer Surveillance, NCPCS),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覆盖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体系,旨在持续收集中国的儿童癌症患者信息,为国家儿童肿瘤防控工作提供全面、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我国儿童肿瘤监测体系的建立为该项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研究目的

该研究首次从全国及地区层面,系统报告了我国基于第三版《儿童肿瘤国际分类》标准(the third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hildhood Cancer, ICCC-3)的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以及诊断相关的卫生服务资源的分布现状;并探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癌症发病率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关系,为优化相关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证据。

研究方法

在这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中,我们利用了NCPCS、医院质量监测系统等数据库,通过分层等比例推算法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儿童(0-14岁)和青少年(15-19岁)的癌症发病率。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水平,本研究将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六个地区:极高、高、中高、中低、低和极低HDI地区。根据ICCC-3分类体系,文章全面的展示了12个癌症主要诊断组、47个亚组和81种亚型的发病率,比较了不同性别、年龄组及HDI地区的发病率差异。同时,我们报告了4个卫生服务指标的地理(每千平方公里)和人口(每千名儿童和青少年)密度,包括儿童肿瘤医师、病理医/技师、儿童肿瘤诊疗机构以及儿科床位,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与相关卫生服务指标可及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展示了监测系统中新发病例的跨区就医比例(即在常住地区外确诊的患者占比)。

研究结果

1.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

估算结果显示,2018至2020年,我国共有121,145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癌症患儿,总发病率为126.48/百万(95% CI: 125.45–127.50)。儿童癌症的发病率为122.86/百万(121.70–124.02),青少年癌症的发病率为137.64/百万(136.08–139.20)。白血病(42.33/百万,41.65–43.02)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59/百万,19.13–20.06)和淋巴瘤(11.54/百万,11.18–11.90);而在青少年中,恶性上皮肿瘤和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位居第一(30.39/百万,29.66–31.12),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万,29.36–30.81)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6.75/百万,16.21–17.30)。

2.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的地区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总发病率从极低HDI地区的101.60/百万(100.67–102.51)到高HDI地区的138.21/百万(137.14–139.29),显示出发病率与HD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趋势(p<0.0001)。在儿童中,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随着HDI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但在青少年中,大部分癌种的发病率与HDI水平之间未显示出相关趋势(图1)。

图1. 不同HDI地区儿童和青少年12个癌症主要诊断组的发病率(/百万)

3.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关系

卫生服务指标的人口和地理密度也与HDI水平呈现正相关趋势,特别是地理密度分布(基尼系数为0.32–0.47)相较于人口密度分布(基尼系数为0.05–0.19)显示出了更大的地区差异(图2)。随着儿童肿瘤医师、病理医/技师、儿童肿瘤诊疗机构的地理和人口密度,以及儿科床位的地理密度的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图3)。

图2.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相关卫生服务指标地区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图3.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与相关卫生服务指标可及性的关联

4.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新发患者的跨区就医情况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新发病例中,跨区就医的患者比例为22.16%。在不同癌症组中,视网膜母细胞瘤跨区就医比例最高,达到56.54%;在不同地区中,低HDI地区的跨区就医比例最高,为35.14%;同时,随着HDI水平的升高,新发患者的跨区就医比例逐渐降低(图4)。

图4. 不同HDI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新发患者总体及11个主要诊断组的跨区就医比例(%)

结论

本研究首次利用了NCPCS和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基于ICCC-3的疾病分类体系,系统全面地报告了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最新发病率,并首次揭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这项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估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疾病负担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发现,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之一,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进程中,政策制定者应优先考虑儿童癌症早期诊断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以改善疾病结局,降低疾病负担,并缩小儿童和青少年癌症诊疗能力的地区差异。

相关评论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Canada)的Sumit Gupta教授(未参与此项研究)在评论中指出,该研究不仅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癌症发病率、癌症诊断的卫生服务可及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儿童癌症现状的干预措施,这是值得称赞的并使人们对于儿童肿瘤的医学发展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Sumit Gupta教授高度评价这项研究代表了LMICs的一项非常成功的儿童癌症计划,响应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癌症全球倡议,为全球儿童癌症控制取得重大进展添砖加瓦。同时,他呼吁“国际社会现应抓住机会,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携手未来,让每一名儿童的治愈机会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团队介绍

本研究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儿童肿瘤研究团队完成,该研究团队的创始人是中国工程院张金哲院士和胡亚美院士。研究的其他参与者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 Murphy SL, Xu J, Kochanek KD.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10.Natl Vital Stat Rep 2013; 61: 1–117.

2. Howlader N, Noone AM, Krapcho M, et al.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5–2018, April 15, 2021.

https://seer.cancer.gov/csr/1975_2018/ (accessed Dec 13, 2021).

3. Magrath I, Steliarova-Foucher E, Epelman S, et al. Paediatric cancer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ancet Oncol 2013;14: e104–16.

4. Lam CG, Howard SC, Bouffet E, Pritchard-Jones K. Science and health for all children with cancer. Science 2019; 363: 1182–86.

5. Zheng R, Peng X, Zeng H, et al.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survival of childhood cancer in China during 2000–2010 period: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Cancer Lett 2015; 363: 176–80.

6. Sun K, Zheng R, Zhang S, et al. Patterns and trends of cancer incid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2011–2015: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 study. Cancer Med 2021;10: 4575–86.

7. Ward ZJ, Yeh JM, Bhakta N, Frazier AL, Atun R. Estimating the total incidence of global childhood cancer: a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Lancet Oncol 2019; 20: 483–93.

8. Song P, Ren Z, Chang X, Liu X, An L. Inequality of paediatric workforc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 13: E703.

9. Anand S, Fan VY, Zhang J, et al. China’s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quantity,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Lancet 2008; 372: 1774–81.

10. Gatta G, Botta L, Rossi S, et al. Childhood cancer survival in Europe 1999-2007: results of EUROCARE-5–a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ncet Oncol 2014; 15: 35–47.

11. Sullivan R, Kowalczyk JR, Agarwal B, et al. New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global burden of childhood cancers. Lancet Oncol 2013; 14: e125–35.

12. Pritchard-Jones K, Pieters R, Reaman GH, et al. Sustaining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cancer: lessons from high-income countries. Lancet Oncol 2013; 14: e95–103.

13. Ribeiro RC, Steliarova-Foucher E, Magrath I, et al. Baseline status of paediatric oncology care in ten low-income or mid-income countries receiving My Child Matters support: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Oncol 2008; 9: 721–29.

您可能感兴趣
特朗普狂砍药价,对药企伤害有多重
特朗普狂砍药价,对药企伤害有多重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15 12
中国版诺和诺德,开始爆
中国版诺和诺德,开始爆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1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