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在生物医药领域,有4家公司通过IPO上市,2家公司宣布与SPAC合并上市,另有3家公司进行反向并购上市,5家公司转板上市。
一、IPO上市
9月,有4家医药公司采用IPO形式上市,数量上是8月的两倍,当仍少于同期9月的IPO数量。
1、Third Harmonic Bio(NASDAQ:THRD)
9月15日,THRD以17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090万股,是9月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IPO企业,也是自今年5月上市的PepGen(NASDAQ:PEPG)和Bausch Health(NYSE:BHC)之后,第一家融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生物医药IPO公司。
Third Harmonic Bio于2019年由著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Atlas Venture孵化设立,并于同年从诺华引入了包括THB001在内的三种药物,诺华获得了40万美元的首付款、THRD的股份以及高达317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潜在2亿美元的销售分成。
公司的主要管线THB001是一种口服小分子KIT抑制剂。KIT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是肥大细胞功能和存活的主要调节剂。肥大细胞定位于身体与外部环境的界面,当被刺激激活时,会触发与皮肤、呼吸道和胃肠相关的炎症反应,而抑制KIT则有助于减弱肥大细胞引发的炎症,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慢性诱发性荨麻疹的1b期概念验证研究。
虽然THB001在慢性诱发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度上落后于Celldex Therapeutics的KIT抗体药物barzolvolimab,但THB001仍具备小分子药物的优势。
在一级市场,公司先后完成了由Atlas Venture与OrbiMed共同领投、BVF Partners参与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及General Atlantic与BVF领投的1.05亿美元B轮融资,其他参与方还有Atlas、OrbiMed、Boxer Capital、RA Capital、RTW、Deep Track Capital等Tier 1的生物医药投资机构。
二、SPAC上市
9月,有2家SPAC公司宣布与生物医药企业合并,1家拟并购医药企业的SPAC公司宣布清算。
1、Maxpro Capital(NASDAQ:JMAC)
9月14日,肿瘤药物研发公司冠科美博宣布与SPAC公司JMAC的合并上市,该交易对冠科美博的估值约为9亿美元,预计合并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
冠科美博成立于2015年,采取自研、license-out和license-in等相结合的方式,将公司管线拓展至10多款药物,涉及肿瘤抑制剂、抗癌增强剂和肿瘤免疫药物,合作方有正大天晴、嘉和生物、GlycoMimetics等公司。
冠科美博的核心管线是从GlycoMimetics引入的靶向E-选择素的APL-106和靶向c-Met的小分子抑制剂APL-101,其中APL-106还获得了国家药监局认定的突破性疗法称号。APL-10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临床二期数据预计在明年发布。
冠科美博此前在一级市场市场进行了多轮融资,吸引了奥博资本、平安资本、招银国际、粤民投、启明创投等机构的投资,并于2021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最终未能挂牌上市。
2、 Good Works II(NASDAQ:GWII)
9月27日,Direct Biologics宣布与计划SPAC公司GWII合并上市,该交易对企业的估值为6.75亿美元,预计合并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Direct Biologics是一家炎症类药物研发公司,拥有细胞外囊泡(EV)技术平台,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开发药物。公司主要管线是处于临床三期试验的ExoFlo,用于治疗严重COVID-19的成人住院患者的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oFlo获得了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 (RMAT) 的指定。公司计划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启动ExoFlo在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器官移植等方面的临床试验。
3、Lux Health(NASDAQ:LUXA)
10月7日,SPAC公司LUXA宣布清算,而在9月6日,LUXA刚刚宣布计划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并。
三、反向并购上市(Reverse Merger)
9月,有3家生物医药公司宣布了反向并购上市,在医药行情下行,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医药公司选择卖壳。
1、Lisata Therapeutics(NASDAQ:LSTA)
9月14日,Caladrius(NASDAQ:CLBS)完成与Cend Therapeutics合并,纳斯达克上市代码变更为“LSTA”。
Lisata Therapeutics是一家实体瘤药物研发公司,公司的CendR技术平台能够更有效地靶向肿瘤、组织穿透递送核酸药物,包括CendR肽、靶向纳米颗粒等相关技术。此外,公司还有基于CD34+细胞治疗技术平台的临床开发项目。
公司的主打药物LSTA1是一种能够与神经菌毛蛋白结合多肽。神经菌毛蛋白是胰腺癌细胞上高度表达的蛋白之一,它与iRGD结合之后,能够介导细胞产生内吞作用,并产生递送囊泡。这些囊泡能够将与iRGD一起使用的抗癌药物从血液中传送到肿瘤组织内部,从而增强抗癌药物的杀伤效果。
2021年2月,齐鲁制药宣布引入了LSTA1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Cend Therapeutics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高达2.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相应的特许权使用费。
2、Sesen Bio(NASDAQ:SESN)
9月21日,SESN宣布与Carisma Therapeutics达成全股票的合并交易,合并后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股票代码为“CARM”。在合并的同时,Carisma还获得了艾伯维、Wellington Partners 、默克、丽珠医药等在内的13家现有股东的3500万美元融资承诺。
Carisma Therapeutics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T细胞治疗专家Saar Gill和Michael Klichinsky于2016年创立,是一家采用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技术研发肿瘤药物的公司,也是目前该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CAR-M从患者自身提取巨噬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CAR引入巨噬细胞,最终实现肿瘤杀伤。相较于CAR-T疗法,CAR-M疗法具备以下优势:
更好的进入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 在肿瘤侵袭、转移、免疫抑制中起着重要作用,CAR-M可以更好的进入肿瘤微环境。
促进抗原提呈能力和增强T细胞杀伤的作用 。
CAR-M的循环时间有限,非肿瘤靶向毒性较小。
Carisma的主要管线是CT-0508,目前正在多个适应症上进行试验,同时委托了诺华进行生产,预计未来18个月,将会发布多个适应症的一期数据。
鉴于Carisma在CAR-M领域的领导地位,2022年1月, Moderna宣布与公司合作开发CAR-M疗法,Carisma获得4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3500万美元可转换票据形式的投资,以及其他潜在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此外,Carisma还与默克等药企有着合作关系。
在一级市场,Carisma于2018年完成了由艾伯维和HealthCap领投,TPG Biotech等机构跟投的5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于2021年完成了59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四、转板上市(Uplisting)
9月,有5家公司从OTC板块,转板到纳斯达克、美交所等主板上市,数量上是此前月份的4倍。
一般而言,转板上市的医药企业质地较差,相对值得关注的药企有:
Silo Pharma(NASDAQ:SILO):采用授权引入其他公司候选药物,并与psychedelic相结合,主要以505(b)(2)的方式申请上市,最大程度降低研发成本,并缩短研发时间,目前,公司有针对多发性硬化症、阿尔海默兹、风湿性关节炎等多个适应症的临床前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