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siRNA几乎是乙肝功能性治愈方向的显学。
近日,GSK与Ionis合作开发的ASO药物Bepirovirsen(GSK-836,BPV)发布代号为B-Clear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单盲Ph2b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有9%接受稳定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未接受NA治疗的患者达到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即持续清除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
而早在6月份,bepirovirsen便凭借着高达28至29%的疗效数据在EASL会议中大放异彩,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什么导致了在短短五个月中,两个读数之间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距。
01 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据悉全世界有2.5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携带者,每年约有60多万人死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
在我国,无论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未被完全开发的创新药市场,都能反映出乙型肝炎领域里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患者治疗需求,然而在这一热门赛道上,参与者众多,破局者寥寥。
目前,乙型肝炎治疗手段以干扰素型分子和NAs为中心,例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这些药物能通过干扰素分子增强免疫系统,NA阻止或减缓病毒的复制,但核苷/核苷酸类仅起到抑制病毒DNA复制作用,需要长期服药,仅有不到3%的患者能达到功能性治愈;而干扰素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BsAg血清清除率(<10%),但耐受性较差,副作用明显。
即使二者联合使用,功能性治愈效果仍不理想,乙肝患者亟需有效的功能性治愈药物。
02 下一个时代 小核酸药现曙光
前文提到的bepirovirsen就是siRNA技术在乙肝领域应用的探索。
bepirovirsen是一种经过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能够特异性识别乙型肝炎病毒的RNA,并招募肝脏自身的酶将病毒RNA降解,使其失活。同时,bepirovirsen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8(TLR8)刺激免疫系统持久清除病毒,计划明年启动3期试验。
同赛道前列的还有Vir Biotechnology与Alnylam合作研发的VIR-2218/BRII-835,这是一种靶向HBV小干扰RNA(siRNA),能够沉默乙肝病毒的cccDNA和整合DNA的转录本,减少耐受原,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
国内市场则是康宁杰瑞&歌礼生物的ASC22/KN035跑在最前列。
这是一种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2021年1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2021年,康宁杰瑞与歌礼生物签署了ASC22/KN035治疗包括乙型肝炎在内的所有病毒性疾病的全球独家开发协议,目前正在积极探索ASC22用于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歌礼生物已于今年6月的EASL会议上披露了IIb期临床试验数据。
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必将是一条困难重重的道路。随着多种路径的乙肝治疗方式齐头并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乙肝患者能够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率先冲线的药企,无疑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