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伴随内卷和焦虑。
2023年,寻找阳光和出路。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医药行业在持续承压中砥砺前行。
随着近几年一致性评价、MAH、集采、医保谈判、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国内医药产业上下游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赛道拥挤,距离内卷永远只有一年时间,大部分药企都在进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仿创结合等快速转型。
曾有人说过:“带着梦想的导演才能拍出真正的好作品。”,作为第三方医药平台,药融圈一直把“服务医疗健康,助力大国医药转型创新”,作为最大的梦想。
药融圈始终积极配合国家支持药企创新转型的政策,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2022年精心组织了10多场线下大型医药创新交流会,遍布沪苏杭、宁穗成渝等各大城市,线上通过视频号药鼎记策划了100多场线上直播,涉及API、CXO、大小分子创新药、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美等细分行业,涵盖立项、研发、申报、生产和商业化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行业内专家积极而有价值的分享,为中国医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疫情没有阻挡我们实地调研的脚步,这一年,我们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调研了各个细分行业上百家公司,为的是在内卷的时代,试图寻找下一个增量。展望2023年,对于细分领域机会,我们有如下观点,仅供参考。
1、API/中间体
原料药/中间体除了运用连续流、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以外,对外合作模式应该更加开放、多样化,可以利用MAH政策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股权和分成的捆绑关系,开拓增量业务。
2、仿制药CRO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对于仿制药CRO来说,旧的那种单纯卖服务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可以积极的开拓卖批文、联合MAH持证、权益分成等新的商业模式。
权益分成的盈利模式为公司和客户在合同中约定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成,在药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公司可以通过销售权益分成的形式持续稳定的获得收益。
例如百诚医药(301096),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拥有销售权益分成的研发项目达到51项,权益分成板块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5.14%,其中与花园药业联合投资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项目在2022上半年权益分成3,040.03万元,收益非常良好。
3、仿制药企
在集采的背景下,仿制药企“活下去”是第一目标,对于内部来说,生产、研发等各环节都要动起来,让每一个毛细血管都能赚钱;对外要开放平台,可以联合企业做一些2类品种,加强API企业合作,积极的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
将在于精,不在于多。在产品上要做差异化的价值品种,比如宣泰、九典、谊众等做到爆款单品,也活的很滋润。
4、创新药
对于创新药来说,目前国内进入到以临床需求为主的“对标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门槛的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包括管线优化、创新升级以及产品竞争格局优化。避免内卷,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1. 单靶点拥挤,联合用药潜力大。
PD-1联合疗法
1期搞单药,2期开始挖掘联合治疗的潜力
• 2. 制剂递送技术创新,精准递送
从递送的角度考虑让药物更精准。
• 3. 未来做的不仅仅是药,做的是解决方案
精准医疗时代,可以结合IVD、伴随诊断、干细胞、疫苗、大小分子、中药、AI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实现防治结合,做出一套解决方案,治未病。
• 4. 从药选人到人选药(患者分组)
做创新从疾病分组开始。
总 结
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战略自信”:“顶住压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同样该有如此自信。面对内卷,不躺平,去积极的寻找下一个增量,才是身经百战的医药人应有的态度。
长路有险夷,中国医药行业,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接下来的征途中,不惧风雨,药融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携手奋进,共创大国医药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