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辉瑞P药医保谈判流标后,国内P药代加工企业股票应声涨停
产业资讯 盛杰前沿 2023-01-13 1825

1月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式结束,国家医保局公布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新冠治疗药物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业内称之为P药)在长达4小时的医保谈判中,最终因辉瑞方面报价高未能成功。

医保的“底价”实际是基于综合价值制定的。一般来说,在医保谈判过程中,如果企业确认后的价格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的115%,则谈判失败,自动终止。定价“除了考虑企业的成本(原料成本、研发费用、期间费用)和临床价值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创新性”和“经济性”。其中经济性是重要的定价原则之一,当药品价格明显高于经济性评价的结果时,定价需要以经济性评价结果为准。”知名卫生经济学学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辉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表示,谈判时中国要求的价格低于辉瑞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价格,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他们支付的费用不应低于萨尔瓦多。双方者站在自己的立场才考虑问题,因为新冠药物的销量可能在短期内是一个热销品种,市场需求量很大,但鉴于疫情形式的变化,可能不会长远,因些药企还是想在短期内拿到更高的效益。何况国内并没有仿制药存在,该药短期内无直接竟争对手,如果您要想使用还得买他们的。并不会因为医保未纳入就不使用了。

在谈判失败后,医保仍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也就是说,自4月1日起,患者购买Paxlovid就需要自费。

Paxlovid虽贵,但不一定难买到,本土化生产已实锤。

不知道消息可靠与否,价格最高时,Paxlovid也曾发生“一药难求”,因此各路黄牛层出不穷,药价甚至炒到上万元。

目前好消息是Paxlovid本土化生产提速。1月10日,“辉瑞称正与中国伙伴合作”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热议。Albert Bourla(辉瑞首度执行官)在旧金山举行的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上表示,正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预备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国提供新冠口服药Paxlovid。辉瑞中国相关负责人向公开向媒体证实了上述消息。“AlbertBourla所提到的就是早些时候与华海药业签订的本地化生产协议,并不是新发生的事情(2022.08已与华海签约代工协议)。目前我们双方正在积极推进。”该负责人说道。

华海药业与辉瑞签订了《生产与供应主协议》,华海药业将在协议期内(5年)为辉瑞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具体的合作内容为,辉瑞提供奈玛特韦原料药与利托那韦制剂,华海药业负责奈玛特韦制剂生产,并完成组合包装。

据上述合作内容,华海药业生产的为Paxlovid原研药,而非仿制药。华海药业相关人士面对媒体访时曾说道“目前我们公司正配合辉瑞加速推进Paxlovid本地化生产项目的各项工作,以保障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持续满足中国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

虽然Paxlovid未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辉瑞方面称,仍将一如既往地配合政府和其他相关合作方,确保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对方给出的时间表是,未来3-4个月内通过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实现新冠口服药Paxlovid本地化生产。

此消息一出华海药业股价昨日应声上涨,1月10日,华海药业盘中大涨,一度逼近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涨幅达7.73%。1.11日发稿前当日再度上涨逾4%。

图源:东方财富网

图源:华海药业互动平台

可以说,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销售Paxlovid方面,华海药业是辉瑞的代工厂,是原研药的代工厂,但不是仿制方。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新冠小分子药物的使用,可以起到降低重症发生率作用。自去年12月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新冠感染者数量激增,导致对Paxlovid的需求也大增,且出现了“一药难求”局面。

1月6日,中国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显示:Paxlovid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每12小时1次,连续服用5天。

关于仿制许可一事,源于去年3月份,与药品专利池组织(Medicines Patent Pool, MPP)签订的协议。彼时,MPP宣布,与35家企业签订协议,授权其生产辉瑞口服新冠治疗药物奈玛特韦仿制药,这其中包括了5家中国药企。具体的这5家中国药企中,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600521.SH)、普洛药业(000739.SZ)、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这四家企业生产奈玛特韦原料药和成品药,九洲药业则生产奈玛特韦原料药。

但上述获得授权的5家中国药企,主要供应的是95个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共覆盖全球约53%人口。因此中国并不在供应范围内。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其将药品上市许可与药品生产许可分离,事实上,承接跨国药企的生产订单,对本土药企的工艺研发水平、生产与质量管理水平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辉瑞的合作也显示出华海药业在CMO/CDMO领域的实力。辉瑞方面曾表示,依托双方资源优势 ,Paxlovid由华海药业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47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47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