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跨国药企陆续发布年度财务报告,过去一年全球重磅药物市场销售表现也清晰地展现在每一位医药产业人面前。
《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在梳理跨国药企过去一年财报情况之后,结合最新的产品销售数据,从全球重磅药品销售形势不难发现,随着全球“新冠风波”逐渐趋于平稳,新冠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期有所减弱;另一方面,肿瘤、罕见病、免疫疾病等曾经“主流”领域产品正在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相关重磅新药的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2022年全球药品销售TOP10
市场观点认为,新冠产品相较于2021年已有增势放缓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肿瘤领域以K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磅产品,已经势不可挡的向“药王”发起冲击;同时,医药市场回归常态化,也将进一步推动医药消费重回加速轨道,如今年度全球销售额前十的产品,销售金额已经逐步攀升到百亿美元上下。
新冠产品Comirnaty登顶却后继无力
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新冠产品的营收情况初现乏力表现,相对2021年的高光,2022年已经有所下滑。业内不无推测,“疫情时代”将过,新冠产品将不再成为跨国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砝码。尽管如此,新冠疫苗和新冠口服药仍然在2022年全球畅销药排行榜中占据重要位置。
辉瑞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在2020年12月首次获FDA授予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16岁以上及成年人群预防新冠。Comirnaty获批上市后,由于对新冠有着其好的有效性和保护率,2021年销售额达404亿美元。在2022年,该产品销售额为378亿美元,较上一年减少了近7%的营收。
Moderna研发的Spikevax同辉瑞Comirnaty一样,也是新冠疫苗的明星产品。尽管Moderna虽然还没有发布财报,但其在JPM上公布该产品2022年销售额为184亿美元。2021年Spikevax销售额为176.75亿美元,相比之下,2022年未有明显增长。
口服新冠药方面,辉瑞的Paxlovid在2022年销售额为189.33亿美元;另外,默沙东的Lagevrio在2022年的销售额为56.84亿美元,瓜分了一部分市场。
KeytrudaPD-1内卷“药王”
默沙东的Keytruda(下称“K药”)加冕新一代“药王”似乎已是板上钉钉。虽然艾伯维的2022财报目前尚未出炉,但据业内推测,Keytruda超过Humira登顶的概率极大,抗肿瘤药物取代自免药成为新药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K药为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PD-1药物,自上市以来已在18个瘤种中获批30多个适应症,一直被市场公认为是最有可能接替Humira获得全球新药王称号的产品。2021年,K药的销售额达171.86亿美元,已是步步紧逼Humira的206.96亿美元。在2022年,K药的销售额达到了209.37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其争冠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算太远的2028年,K药将面临核心专利过期的风险。对此,默沙东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大K药更多适应症的可能性,比如近期默沙东对外宣布了KEYNOTE-966 Ⅲ期试验的积极结果,这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抗K药联用标准护理化疗(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胆道癌(BT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另一方面,默沙东也努力在打破公司对K药的依赖,需求新的业绩增长点。毕竟百时美施贵宝(BMS)的PD-1 产品Opdivo(下称O药)2022年销售额为93.62亿美元,罗氏的Tecentriq销售额44.93亿美元,也给默沙东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众多竞品中,O药对K药的威胁仍然是最大的。O药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抑制剂,2014年率先在日本获批,2017年通过快速审评,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后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之后陆续获批20余项适应症。尽管今年O药未能跨入“百亿俱乐部”,但作为K药的直接竞争对手,O药近几年的销售额也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且随着O药适应症范围的继续扩大,未来产生的威胁也将更大。
Humira前狼后虎,旧王已老?
Humira是全球首个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于2002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的类风湿关节炎(RA)。截至2021年,Humira已经连续9年拿下全球处方药销量第一的宝座,据相关统计,Humira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700亿美元。
截至发稿,艾伯维尚未公布2022年财报,具体销售额尚未可知,但悬念将在这两天揭晓。
与此同时,在K药“前狼”威压下,Humira因为专利悬崖的到来,还面临着生物类似药的后方“虎视”。
日前,安进宣布其研发的修美乐生物类似药Amjevita(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同时还有勃林格殷格翰、诺华、欧加隆、晖致、Cohereus和费森尤斯卡比等制药巨头的生物类似药将于2023年大批上市。
Eliquis稳坐抗凝药领域宝座
Eliquis是由BMS与辉瑞联合开发的凝血因子抑制剂,2012年,Eliquis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减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患者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为全球第三个上市的新一代口服抗凝剂。
Eliquis 在2022年的销售额为117.89亿美元,其竞品由强生和拜耳联合开发的Xarelto目前未公布最新销售额,但2021年销售额为80.25亿美元,尽管业内预测Xarelto在2022年的销售额将下滑到69亿美元,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Eliquis同样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
Biktarvy吉利德核心产品,HIV头把交椅
吉利德开发的Biktarvy是一种抗HIV-1 三合一复方制剂(bictegravir 50mg/恩曲他滨200mg/替诺福韦艾拉酚胺25mg片剂,B/F/TAF),分别于2018年2月和6月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MA的批准。
Biktarvy 2022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3.90亿美元。此前,Biktarvy就展现出不俗实力,因不需要联用任何其他药物,安全性好,上市后迅速称霸HIV市场,2020年、2021年销售额分别为72.59、86.24亿美元。有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内Biktarvy销售额不仅将继续保持“百亿俱乐部”成员身份,还将保持在前十名的队列。
Revlimid0.22之差无缘“百亿”,强生Darzalex紧追
由Celgene研发的Revlimid是沙利度胺的新一代衍生物,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于2005年获FDA批准上市,2019年BMS以740亿美元收购Celgene获得这一重磅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Revlimid在专利到期的情况下,受到的仿制药冲击已开始显现,与2020年121.06亿美元、2021年128.21亿美元相比,2022年销售额大幅下降到99.78亿美元,下滑至百亿级别之下。强生治疗同一适应症的CD38抗体Darzalex2022年销售额由60.23亿美元快速攀升到79.77亿美元。除此之外,梯瓦、诺华山德士等多家药企已获准销售Revlimid的生物类似药。
为应对Revlimid的专利悬崖,BMS也有计划,在2022 JPM大会上表示,正在开发中的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iberdomide,该药物将取代Revlimid,作为“一线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础”。
Stelara强生自免王牌,用于治疗银屑病
强生开发的可同时选择性靶向IL-12和IL-23的 Stelara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2009年,Stelara首次获FDA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2021年,Stelara销售额达9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022年该药的销售额为97.23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略有增加。
自免领域中,赛诺菲IL-4R抗体Dupixent由于向低龄人群扩展以及新适应症获批,2022年销售额剧增达到86.81亿美元,业内预计其在2023年将突破百亿美元。诺华IL-17抗体Cosentyx的销售额为47.88亿美元,则是增速放缓。在面对竞品带来冲击的同时,Stelara也面临专利到期的困境。据悉,Stelara美国主要专利将在2023年过期。
Eylea10强末尾,AMD、DME患者首选
Eylea以96.47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据TOP10榜单的最后一个席位。作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性视网膜冰冰黄斑水肿(DME)的首位选择,Eylea是由再生元和拜耳共同开发的眼科重磅产品,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眼科相关适应症。
此前,罗氏公布旗下产品Vabysmo在针对视网膜分支和中央静脉阻塞(B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的两项3期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对比再生元的Eylea显示出非劣效。自此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Vabysmo对Eylea的追逐战开始上演。
除此之外,尽管并未登上TOP10榜单,但各大跨国药企在创新疫苗、囊性纤维化药物、乳腺癌、血友病等细分领域的重磅产品同样业绩表现不俗。在已发布的2022年财报中还有:
再生元与赛诺菲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哮喘、湿疹产品Dupixent的销售额达到84.65亿美元,由于在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市场领先优势,加上在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方面的适应症,一直被业界看好。
在代谢病领域,诺和诺德针对GLP-1R靶点开发的降糖减重药索马鲁肽销售额达84亿美元,成为该领域的王者;礼来开发的Trulicity销售额为74亿美元,紧随其后。
还有默沙东宫颈癌疫苗Gardasil、罗氏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2022年销售额分别为68.97亿美元、65.39亿美元。
……
2022年财报还有哪些看点?国内药企情况如何?《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持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