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国药企陆续发布了2022年财报。据统计,目前已有14家跨国药企发布财报。其中11家跨国药企实现营收正增长,3家跨国药企营收增长为负。辉瑞、默沙东、赛诺菲、葛兰素史克(GSK)、诺和诺德、第一三共这六家跨国药企的营收增速亮眼,辉瑞、默沙东及诺和诺德的营收增速更是超过了20%。
跨国药企2022年成绩单
辉瑞以1003.3亿美元的营收登顶跨国药企2022年业绩TOP 1,同时也是全球全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药企。与去年一样,在辉瑞的“成绩单”中,超半成业绩由新冠业务贡献,这部分销售收入达到567.39亿美元。其中,新冠疫苗Comirnaty全年营收达到378亿美元,新冠药物Paxlovid全年营收为189.33亿美元。
默沙东的Keytruda最新成绩不负众望,达到了209.37亿美元,相比2021年171.86亿美元销售额增长27%,打破了常年霸榜第一(新冠产品除外)的Humira(修美乐)于2021年创造的206.96亿美元的畅销药记录,极有可能冲击新一年“药王”宝座。
艾伯维2022年财报暂未披露,但根据此前披露的季度财报可以计算出,Humira在2022年前三季度共实现156.58亿美元,平均单季度实现52.19亿美元,以此数据测算,Humira在2022年的销售收入将与Keytruda不相上下。
诺和诺德算是2022年在一众跨国药企激烈竞争中跑出来的一匹黑马,年收入增速最高,达到26%。亮眼的增速来自于GLP-1业务,全年收入为1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56%。其中,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为84.65亿美元同比增长 77%,口服制剂Rybelsus销售额为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4%。
诺和诺德是一家以胰岛素为主打产品的公司,一路靠胰岛素发家致富,在全球保持着45%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诺和诺德的管线正在向减肥适应症扩张,减肥产品Wegovy和Saxenda销售额分别为8.77亿美元和15.13亿美元,总计23.89亿美元,实现了翻倍增长。
……
财报不仅是成绩单上的那一串串的数字,其中还包含着对上一年经营情况的总结,同时也透露着企业的下一站方向。
新冠繁荣逝去:
内生长+外探索
随着全球疫情的局势的变化,新冠带来的红利将难以持续,再造神话。随之而来的,药企新冠业务也将锐减。而在这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发了“新冠财”迈上全球制药企TOP 1的辉瑞。
辉瑞:买买买模式大开
上文提到,辉瑞2022年收入中超半成由新冠业务创造。抛开这些业务,辉瑞的其他产品表现并不亮眼。因此,扩充管线寻找下任重磅产品是辉瑞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而这点在2022年辉瑞频繁的收购动作中便足以见得,包括收购Biohaven以扩充偏头痛管线以及镰状细胞病公司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2023年,辉瑞计划将继续进行更多的外部业务发展。
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此前曾表示:“在接下来的18个月内辉瑞将陆续推出约20款新产品,并预计在2025年非新冠业务将实现52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产品包括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的鼻喷药Zavegepant,RSV疫苗PF-06928316,口服特异性JAK3/TEC抑制剂ritlecitinib,脑膜炎球菌病的五价脑膜炎球菌疫苗MenABCWY等。
除了管线的扩充,辉瑞还进一步将已有管线进行精简,砍去八项罕见疾病资产,包括中期类风湿关节炎候选项目和三项二期癌症项目。
据辉瑞官网数据显示,目前辉瑞在研管线110条,其中34个临床I期,37个临床II期,23个临床III期。主要包括炎症和免疫学、肿瘤学、罕见病、mRNA组合疫苗等领域。
默沙东:构筑K药“高城墙”
除了辉瑞外,默沙东今年在新冠业务上的成绩也是收获颇丰。2022年,默沙东旗下新冠药物Lagevrio(莫诺拉韦)销售额实现了497.06%的同比增长,至56.84亿美元,为默沙东全年总收入的增长贡献了10个点。同样,Lagevrio的增长并不可持续。2023年全球销售额将为572亿美元至587亿美元,较2022年全年收入微微下降。其中,Lagevrio销售额约10亿美元,降幅高达82.41%。
新冠之外,默沙东旗下PD-1单抗Keytruda和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 9销售额合计达278.34亿美元,占比将近一半。对于K药,默沙东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拓展其应用空间。K药在FDA获批的适应症已经超过30项,是PD-(L)1抗体药物“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在JPM上,默沙东表示,K药在下一站在于向早期肿瘤治疗进发。
在近日的电话会上默沙东提到了K药正在进行的9项试验,其中包含5 项K药联合其他免疫肿瘤药物的III期研究,这些研究包括联合Moderna的mRNA技术等。可以看到K药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多。
同时,默沙东也在寻找下一个K药。花重金买潜力型管线是跨国药企的故有套路,默沙东自然也在其中。而在2022年,默沙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ADC产品,先是有消息透露出考虑收购Seagen,未果,年末时寻求与中国Biotech科伦博泰合作。
当然除了未来将受到新冠业务锐减冲击的药企在向外并购寻找生长力外,安进、百时美施贵宝等公司在近些年也在通过并购寻求新的增长点扩宽管线赛道,应对专利悬崖,并初步尝到甜头。专攻胰岛素赛道的诺和诺德在去年也完成一笔收购,入局罕见病领域。
未来,他们或将持续发现新目标,扩张新的版图。
“专而精”——做好细分领域
然而,也并非所有跨国药企都如辉瑞、默沙东那般财大气粗地扩大管线版图,还有一些跨国药企选择在已有领域做到“专而精”。
提到“专而精”,这常常与裁员、瘦身相关联。2022年,诺华剥离仿制药业务山德士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同时,诺华还裁员4000人。2022年11月,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称,诺华正考虑出售眼科与呼吸科部门。在财报电话会上,诺华同样表示,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会退出更多的非核心领域资产。
GSK在2022年完成2笔共计40亿美元的收购:7月以19亿美元完成对加拿大Sierra Oncology公司的收购,获得Sierra骨髓纤维化疗法Momelotinib;8月以21亿美元预付款和12亿美元的研发里程碑款项协议收购Affinivax公司,获得了用于疫苗和免疫疗法的新型MAPS(多抗原呈递系统)技术平台。未来或将继续在疫苗和罕见病领域继续深耕,两笔并购均是在自身细分领域下的专精发展。
吉利德专供于抗病毒药物研发,此前也曾重点布局肿瘤领域,同时也是早期入局细胞治疗的典型代表。抗病毒药物方面,针对HIV,吉利德布局了多项lenacapavir联合其它抗病毒药物的组合长效疗法,分别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肿瘤领域,吉利德还将在2023更新Trodelvy多项关键III研究的最新数据。细胞治疗方面,吉利德也在通过交易合作来丰富管线。2022年12月,吉利德科学旗下Kite公司与Arcellx达成研发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Arcellx的主要候选产品CART-ddBCMA。
……
告别2022,跨国药企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无论是不差钱的“狂买达人“,还是谨慎花钱“精二专”的模式,没有高下之分,策略的有效性还需回报程度来区分。
参考资料:
1. 医药经济报《2022MNC业绩详解,多元化成年度主题词!诺和诺德、GSK、BMS、诺华……如何突破发展重围?》
2. 贤集网《今年药企表现如何?从跨国药企布局思考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