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批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2.1亿支,中选结果显示,中标产品平均降价48%,最高降幅在70%以上,其中礼来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降幅最大,超过73%。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降幅超72%。胰岛素集采结果已于2022年5月陆续落地实施,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在本次集采中低价格的胰岛素将加速替代高价中选产品,快速放量,获得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来源:IDF,中康产业研究院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糖尿患者群体,未来患者数量仍明显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千万增加至1亿4千万,增幅达56%。不仅糖尿病群体治疗率偏低,胰岛素治疗普及率也低,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国内仅有2%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控制血糖,对比美国约30%的使用率差距较大;胰岛素作为主流降糖药,依然是国人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加强和改善糖尿病管理任重而道远。
来源:CHIS数据库,中康产业研究院
胰岛素集采落地已过去10个月,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212亿胰岛素市场销售经过集采后萎缩近了21%份额,销售量有所上升,涨了8.5%份额,但未出现明显的胰岛素用药的升级换代。国外流行的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与第二代胰岛素相比,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糖尿病的整体防治水平。相较国外发达国家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占有绝对市场高份额的情况(约占85%市场份额),国内第二代胰岛素市场占比仍较高(数量上统计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平分秋色,约占50%市场份额)。然而集采落地后第三代低价优质胰岛素类似物替代高价第二代胰岛素的速度并不显著。例如甘李药业部分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价格已低于通化东宝部分二代胰岛素价格。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分组中,中标价格区间较大,在18.89—43.2元之间波动,按照集采价差规则区分A/B/C这3个组别统计销量数据,像甘李药业、礼来这些报出低价的企业在2021和2022销售量对比中,并没有拿到多少增量,而像诺和诺德的高价产品依然占有绝对比重,提供低价胰岛素产品的企业依靠价格优势加速量价替代效果不明显。
来源:CHIS数据库,中康产业研究院
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别中,中标价格区间也较大,在19.98—43.2元之间波动,按照集采价差规则区分A/B/C这3个组别统计销量数据,甘李药业、礼来、海正药业报出区间较低报价,而诺和诺德、珠海联邦、通化东宝、赛诺菲中标价格则是区间较高值。中康CHIS数据库显示,2021和2022销售量对比中,A组如礼来药业和甘李药业都做了较大的降价幅度尝试,占比虽略有上升,但C组的份额依然难以撼动,说明低价策略在短期内效果没有明显兑现。
来源:CHIS数据库,中康产业研究院
同时,门冬胰岛素注射剂中标厂家有5家,其中甘李药业和海正药业的中标价格相对最低,分别为19.98元/支和23.46元/支,联邦制药、诺和诺德、通化东宝的中标价格均在40元/支以上。CHIS数据显示,集采前后,低价的产品(甘李和海正)的销量虽有所上升,但份额占比依旧很低,并不占据优势地位。
为何低价的胰岛素不能通过这次集采快速地被市场认可?
本次胰岛素集采的首年采购需求量2.1亿支,只占有国内小部分的胰岛素市场,据估算,至少有50%未带量的空间存在博弈可能性。利润较高的产品通过市场的推广、医生处方习惯等行为仍具有宽松的抢夺空间,低价的胰岛素受各方影响在扩大渗透方面遇阻严重。
糖尿病患者具有高依从性和粘性,长期用药需求会使得其对胰岛素产品的品牌转换态度倾向于保守,但在主流产品的质量上,国内外产品并没有根本性差异。因此对患者加强科学用药指导和中选胰岛素产品使用宣教,才能利于胰岛素集采落地,而对于有品牌有特殊偏好的患者应该为品牌选择进行额外自费支付。事实上,湖南省针对胰岛素集采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发布了通知,说辞也很直接。
来源:湖南省医保局
通知文件显示,个别产品完成率甚至不足20%,采购进度严重滞后。有业内专家表示,医保机构未来可考虑采用缩小价差或统一支付标准的方式,增加向低价产品的倾斜政策。
好在,目前各地医保局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湖南省医保局就发文强调,“各州市医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测调度力度,督促医药机构严格按协议约定合理采购,确保如期完成约定采购量”。
事实上,本次胰岛素集采由于没有淘汰机制,各大胰岛素品牌的药企都参与了,产品价差较大,这对那些低价中标的企业尤为不利,也不合理。这也导致国内胰岛素竞争格局的洗牌并不像化药集采般激烈动荡,国内化药集采后市场格局分化较大,中选品种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以价带量效果显著,而未中选品种市场份额遭受挤压。胰岛素集采后几乎不变的市场格局,低价投标的企业以价换量的策略成为执行中的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仍有大量患者因价格高而不选择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低价的胰岛素能为国内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提供保障,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糖尿防治水平,政府应重视他们的需求,加强中选胰岛素产品宣教之外,也应考虑增加低价胰岛素的采购量,让以价换量能够真正地帮助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我国医药集采初衷不仅是为了节省医保资金,更是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医保的公平性是体现在尽可能惠及普罗大众,对于品牌有特殊爱好的患者应该提高品牌额外支付能力,例如美国医疗开支包括的政府支付和商业支付,品牌药因为强大的商业医保系统,赔付能力足够强。
企业愿意躬身尝试低价,换取不了理想的反馈,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面临短期营收压力,更是对低价产品企业参与未来集采积极性的打击,长期是对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非良性循环。确保集采政策落地,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务工作者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更需要关切低收入人群的慢病防治,优化集采相关落地政策,积极促进老百姓用低价的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