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创业要趁早,孙飘扬、李革、余国良、杜莹…创新药大佬们的“半熟人生”
产业资讯 17Talk易企说 2023-05-31 3908

生物医药创业最好的时期是什么时候?这大抵是两个问题,一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另外则是相对于创业者的年纪而言。

从时代的大环境来讲,国内医药创新创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

首先,1978年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迎来了全新的创业发展机遇,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 80年代起,施贵宝、杨森、武田等外资制药企业来华建厂;另一方面,90年代后,任晋生(先声药业)、蒋仁生(智飞生物)等一批体制内员工丢下“铁饭碗”,下海经商。此外,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云南白药等一批领先药厂开启股份制改革。

放到涉及高新技术的创新药领域,这一创业浪潮在改革开放早期尚不明显,但也一些留学人才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看到了机会,创业想法暗流涌动。2000年前后,李革、鲁先平、丁列明、王印祥等一批颇有远见的海归博士率先回国,着手创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洋彼岸的美国深受其害,这为国内新一波生物医药创业热潮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机会。新的一批留学科学家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归国创业。10年代后,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潮进入爆发期。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支撑,中国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物的助力,无论是早期推动企业改制的先驱人物,还是下海经商的体制内员工,抑或是海外留学科学家们。

那么,大环境之外,于个人而言,他们都是在个人发展的什么阶段进入了创业新时期?

孙飘扬:32岁当上厂长

孙飘扬出生于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连云港制药厂当技术员。1990年,孙飘扬被任命为厂长,正式接手连云港制药厂,这一年孙飘扬32岁。上任后6年时间,孙飘扬带领这家主要生产简单红药水、紫药水和片剂的小药厂从年收入8万到收入过亿元。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进行改制,正式更名为“恒瑞医药”。2000年,恒瑞医药上市。之后的恒瑞医药继续布局创新药并开启国际化战略,并顺利成为国内“创新药一哥”,市值最高达到6000多亿元。

任晋生:30岁辞掉铁饭碗

任晋生出生于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国企苏北启东盖天力制药厂,从一名车间的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经营副厂长。1992年,30岁的任晋生毅然辞掉国企铁饭碗,和6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到南京创业。1995岁时,江苏省医药工业公司改制,任晋生出任改制后成立的江苏臣功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成为先声药业的前身。1998年,江苏臣功医药二次改制成为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企业。2001年,先声通过资本运作并购海南富海,从医药商业公司转型成为制药公司。2004年,任晋生,成立江苏先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建立综合研发平台。2007年,先声药业登陆纽交所,六年后,先声药业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2020年,58岁的任晋生带领先声药业二次IPO,并成功登陆港交所。

李革:33岁成立药明康德

李革出生于1967年,1989年北大毕业后选择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99年,应北大邀请回国演讲,顺便考察了中国市场。2000年年底,33岁的李革和3位伙伴一起成立了药明康德,主要从事医药外包研发,并且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第一家研发实验室。正式运营后,药明康德在第一年就实现了2500万元的收入,此后更是连续数年营收翻番。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首发上市,2015年底回归私有化,此后开始拆分,将公司一分为三分别奔赴资本市场。

余国良:善于整合资源的连续创业者

余国良是业内出名的连续创业者。他出生于1962年,1984年,公派留学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2001年,39岁的余国良开启了连续创业之路。先是创办Epitomics开展兔抗研究,2008年初,Epitomics开始盈利,2009年发展到200多名科技人员,市值达到上亿美元。2011年,Epitomics将分拆后的试剂业务以1.7亿美元出售给英国上市公司Abcam。2013年,余国良接手了每年亏损1000多万美元的中美冠科,三年时间,将中美冠科发展成为600多人的大团队,从每年亏损到实现利润1000多万美元。2016年,余国良创办了冠科美博。在冠科美博之后,余国良又接着创立了健新原力和药源新地等公司。

鲁先平出生于1963年,16岁考上四川大学,就读生物化学专业,25岁在协和完成博士学习,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38岁的鲁先平与多名留美归国学者共同创立微芯生物。创立微芯生物之前,鲁先平在美国已有两次创业经历。他参与创建的美国Maxia药物公司和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先后被大型药企收购。在21世纪初期,从创新药定义、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规、退出机制、盈利能力等方面来看,国内生物医药创业尚不明朗。2005年,微芯生物曾陷入资金告竭的窘境。2006年,微芯生物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西达本胺的国外专利授权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沪亚生物以维系持续研发所需要的资金,这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使用专利并实现全球同步开发的原创新药。2015年2月,达本胺正式上市销售,成为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原创药。2019年,微芯生物完成IPO。

贝达药业“三剑客”:丁列明、王印祥、张晓东

2003年,贝达医药成立,它的背后站着3个男人——丁列明、王印祥和张晓东。丁列明1963年出生于浙江,王印祥1965年出生于河北,张晓东生日不详,据履历猜测与其他两位创始人年纪相仿。三人创业时,年龄在40岁上下。2005年底,贝达新药“盐酸埃克替尼”问世;2011年,该药正式获批上市。2016年,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一年,贝达医药敲响了深圳创业板的上市钟声,成为中国创新药第一股。

在贝达医药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的“三剑客”分崩离析。2013年,张晓东辞任公司董事职务;2017年,王印祥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职务。其中,王印祥于2015年启动“二次创业”,成立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晟德、高瓴资本等明星资本的加盟。2020年,加科思成功通过港股18A章节登陆港交所。

房健民:46岁回国创业做ADC

房健民出生于1962年。1993年至1997年在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生物系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了海外。2008年,46岁的房健民决定回国创业。他与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王威东创立了荣昌生物,房健民全面负责荣昌生物的药物研发工作。荣昌生物开发出来国内首款自研ADC药物,并于获批两个月后获得了一笔潜在获益26亿美元的授权大单。2020年,荣昌生物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回到A股,成功登陆科创板。

欧雷强:37岁做CRO,43岁做Biotech

2011年,美国企业家欧雷强和中国科学家王晓东联合创办了百济神州。据悉,王晓东担任公司科学顾问,并不负责公司运营管理。欧雷强是美国典型的精英创业者。欧雷强出生于1968年,毕业后,欧雷强在麦肯锡工作5年,业务涉及给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在创办百济神州之前,欧雷强创办并成功出售电信消费研究公司Telephia,并于2005年,37岁时创办了专注研发外包的保诺科技。百济神州成立时,欧雷强43岁。百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于2016-2021年的6年时间完成美、港、A三地上市,如今与“老大哥”恒瑞医药争夺国内“创新药一哥”宝座。

俞德超:38岁回国,47岁创业

1964年,俞德超出生于浙江省。2006年,38岁的俞德超留美回国,选择加盟康弘药业,领导研发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的单抗药物康柏西普。由于理念的不和,2011年,从康弘药业出走的俞德超来到苏州并创办了信达生物。创业这一年,俞德超47岁。2012年后,国内关于PD-1的研究立项纷纷开启,俞德超向董事会强烈建议立项PD-1,因此际遇,信达生物一路披荆斩棘,跻身国产PD-1第一梯队,信迪利单抗成为首个进入医保的PD-1。2018年,信达生物登陆港交所。目前,信达生物的研发管线也越铺越大,涉及肿瘤、自免、新陈代谢、眼科等多个领域。

杜莹:49岁从投资人角色再次“变身”创业者

杜莹是1965年生人,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继续深造,并且拿到了博士学位。2002年,37岁的杜莹接受李嘉诚邀请决定归国,创办和记黄埔医药(上海),即如今的和黄医药。2012年,杜莹离开和记黄埔医药,加入红杉资本,组建并主管大健康医疗产业的投资。2014年,49岁的杜莹从投资人角色转换为创业者,创立再鼎医药。2016年,杜莹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商业模式——license in(产品引进),此后该模式被云顶新耀等众多企业效仿。2017年,再鼎医药登陆纳斯达克;2020年,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2022年,再鼎医药尼拉帕利的年销售额为1.45亿美元,比恒瑞医药同类产品销售业绩多了6倍。这一年,57岁的杜莹上榜物制药企业CEO收入排行TOP20榜单,名列第19位,是榜单中唯一一家中国Biotech公司CEO。

夏瑜:45岁创立康方生物

夏瑜出生于1967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专业。之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博士学位。2008年,39岁的夏瑜加入中美冠科担任高级副总裁并兼任太仓冠科生物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作为辉瑞-冠科亚洲癌症研究中心冠科负责人,成功领导了全球第一例最大跨国制药公司抗体新药研发在中国的整体外包合作项目。2012年,45岁的夏瑜创立康方生物,从事抗体药物研发。2020年,康方生物实现IPO。2021年,康方生物PD-1单抗派安普利单抗获批上市,2022年,来自康方生物的全球首款针对PD-1/CTLA-4的双抗产品卡度尼利单抗诞生。如今的康方生物,依靠这两款产品,领跑国产PD-1第二梯队。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