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研发领域。目前,CNS领域有近千款疗法在研,占行业所有管线的14%,过去5年管线数量增长率达31%。疗法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投入,药明康德内容部数据显示,近5年来,CNS领域的融资事件在全行业持续占据1/5的比例。
近3个月,我们迎来了20年来首款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FDA批准的首款遗传性“渐冻症”(ALS)疗法、首款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疗法,相信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里程碑也将激发产业砥砺前行,将更多突破带给患者。
从新分子模式来看,下一代生物疗法已经占到CNS管线的12%,这些疗法主要针对神经退行性和神经肌肉疾病,具有疾病逆转甚至治愈潜力。本次专题中,我们也将共同感受这股新浪潮。
Switch Therapeutics致力于靶向特定神经细胞进行治疗,并解决基因敲低的细胞选择性难关。该公司依托于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哈佛医学院和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科研成果,开发了条件激活小干扰RNA(conditionally activated siRNAs)平台,能够整合反义寡核苷酸(ASO)和siRNA的优势,将RNAi疗法靶向递送到特定细胞中,并且增强RNA疗法的递送、摄取、效力和基因敲低的持久性。
神曦生物(NeuExcell Therapeutics)由国际知名的再生医学专家陈功教授创立,开发神经再生基因疗法,利用递送载体表达神经转录因子,将大脑星形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可长期存活的功能性神经元,有潜力治疗卒中、ALS、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针对卒中的候选疗法即将递交IND。该公司核心技术也吸引罗氏子公司达成合作。
随着对CNS疾病复杂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理解,疗法作用机制也迎来了广阔蓝海。当前,多达70%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期在研疗法针对错误折叠蛋白(Aβ和tau)以外的创新靶点,帕金森病临床期在研疗法也有近60%针对多巴胺以外的机制。本次论坛的多家嘉宾公司都是投身这些新兴疆域的探索者。
炎症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关键机制之一。BioVie公司的核心策略是通过减少炎症、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来保护神经元,最终改善大脑健康。其主要候选药物NE-3107具有上述双重机制,正在开展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3期试验,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析也支持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可影响认知功能,另外,这款疗法也正在针对帕金森病进行2期试验。该公司CEO Cuong Do先生曾任三星战略集团总裁、默沙东首席战略官、麦肯锡高级合伙人。
深耕神经再生方向,Pipeline Therapeutics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小分子靶向治疗来重新激活先天修复途径,包括髓鞘修复/再生、突触重联和轴突修复这三个关键途径。该公司的创立得到了罗氏的支持,多发性硬化(MS)是其重点关注的适应症,候选疗法PIPE-791已获得FDA的IND批准。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包括CNS疾病在内许多不同疾病的热门靶点。GPCR是人体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通过构象变化实现细胞信号传递,参与众多功能。Confo Therapeutics公司的技术平台能够发现具有构象选择性的药物。其治疗神经性疼痛的候选疗法CFTX-1554正在开展1期试验。该公司曾与礼来、第一三共等公司达成合作,其CEO Cedric Ververken博士曾任赛诺菲旗下Ablynx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揭示了肠-脑轴的双向影响。Axial Therapeutics公司专注于寻找肠-脑轴相关的新靶点,开发小分子药物来调节肠道微生物,从而治疗CNS疾病。其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候选药物AB-2004正在开展2b期试验,另一款帕金森病候选药物已取得积极临床前结果。该公司CEO Stewart Campbell博士在职业生涯中曾推动7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研发。
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正在为CNS疗法研发带来革新。以近年获得FDA批准的两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和一款ALS新药为例,生物标志物在其开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Alto Neuroscience就是一家借助生物标志物构建管线的新锐,其精准精神病学平台通过分析脑电活动、可穿戴设备数据、遗传学等数据来检测大脑生物标志物,进而开发靶向药物。其中,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针对抑郁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候选疗法ALTO-100正在进行2b期试验。该公司CEO Amit Etkin博士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