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宋瑞霖会长:中国医药源头创新展望——“引进来”的同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产业资讯 CCMTV血液频道 2023-07-27 2139

聚焦医药创新发展新观点,把脉行业政策导向新趋势。7月21日,2023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于北京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政策专业委员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医药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创新研发服务专业委员会四大专委会联合主办,聚焦政策与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围绕基础研究与科研转化、临床试验水平提升、合规体系建设等议题深入探讨。

CCMTV临床频道特邀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接受采访,对近年我国医药源头创新进展及挑战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进行展望,以飨读者。

以下视频来源于CCMTV血液频道

问题一: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作为行业内颇具声望的品牌性会议,今年在会议内容的设置上有哪些亮点和看点?

宋瑞霖会长

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余届,历届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对医药政策的研讨。医药行业是一个政策敏感度极高的行业,因此政策引领在医药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2015年以来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实行的“十一五”至“十三五”的重大专项,特别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都直接改变了中国医药创新版图,使我国在短短几年内从医药创新全球贡献第三方阵进入到第二方阵前列。

本届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集聚了来自药物研发、药品监管、医药政策等医药创新相关各个方向专家学者,不仅对已有政策进行探讨交流,更着重于对现有政策的完善、填补政策空白的交流讨论,以提升中国的医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进而推动中国医药的创新发展。

问题二:源头创新集中在药物发现阶段,中国生物医药要从“买”“仿”,到实现源头创新,有哪些关键因素?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宋瑞霖会长

就创新而言,对于中国最重要的是自主创新,源头创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提升中国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加之近期中央集中召开会议,提出提升对高效及科研院所有为的科研项目和人员相关待遇等,生动体现了国家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实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医药面临的最大短板是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将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有机结合。

源头创新实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医药创新是否能涌现更多的first-in-class原研药物,以填补临床实践空白。因此,需要特殊强调的是,我国鼓励的医药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真正为解决目前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而提升自身实力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患者的治病需求。

问题三:目前,中国本土创新药在“引进来”方面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那么在“走出去”方面的现状是什么?面临哪些挑战?

宋瑞霖会长

中国医药创新正经历着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化。尽管就比例而言,目前我国引进创新药品种仍然多于本土创新药出海的品种,但是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医药创新实力在飞速提升。随着中国加入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以来,我国已融入到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中,越来越多的项目与国际药企展开合作,如国内某药企的ADC药物项目与国际药企达成lisence out合作等,都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

因此,希望未来在医药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中国能够更多地为解决全人类的健康需求,建立人类健康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宋瑞霖 会长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农工民主党中央参政议政咨询专家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

国家药监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香港联交所生物科技咨询小组成员

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药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药师协会理事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