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薛海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
医改专题 医管新世界 2023-08-30 2709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做好开局之年的医改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医改路上,许多地方在改革创新上蹚路向前,在真抓实干上争做表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大做文章。“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互学互鉴、互促互进的改革氛围日臻浓厚,全国医改正以燎原之势不断深入开展。

致力于搭平台、促共识、广合作的2023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于近日召开。会上,医改领域相关专家、多个省份卫生健康委的相关负责人及多个地市政府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主题交流分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发言内容如下: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重要交汇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并将其纳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深入 成效显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狠抓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立全国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解决医院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大力推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截至2022年年底,已覆盖9771家公立医院,占84.9%;发布《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的通知》,健全完善医院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

二是加快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跨省就医比例较2019年下降9.3%;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在118个城市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827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其中673个为紧密型),探索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完善支持保障措施,形成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共同体,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千县工程”,全面补齐县医院综合能力短板;加快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强临床专科,着力构建“国家级重点专科往前带、省级重点专科均衡建、县级重点专科有序跟”的工作格局,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区域内辐射带动。

三是创新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大力开展医学科技创新。分4批在20个疾病领域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覆盖2000多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设5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10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圆满收官;中央财政投入96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全国选择6家高水平医院开展提升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在科研自主权、薪酬激励、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5方面,采取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同等的政策,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5G+医疗健康创新试点项目987项,15个省区市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和社会治理实验,12个省份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深度融合;设置2700多家互联网医院,让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年互联网诊疗2590万人次、远程医疗服务量达2670万人次。

四是持续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加强医院运营管理,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着力推动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运营管理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巩固质控体系建设,新增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等50余项,全国97%的三级医院和90%的二级医院实现临床路径管理;实施2022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以日常行为、客观指标和定量评价为主的医院评审新模式;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公立医院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十三五”期间,全国财政安排公立医院经费11950亿元,年均增长8.24%,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6.95%的水平,有力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以降药价为突破口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国家组织集采的8批333个药品平均降价超50%、3批8种耗材平均降价超80%,叠加地方联盟集采,累计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超5000亿元;开展医保药品谈判议价工作,341种新药通过医保谈判议价降幅超50%;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政策,持续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新药好药上市,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保障“供好药”“用好药”。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省区市全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连续两年开展调价评估工作。2021年,24个省区市实施调价,合计调价总量约96亿元。2022年,17个省份实施调价,合计调价总量约69亿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付费,占全国统筹地区的52%,病种覆盖率达到78%,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格局基本形成。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从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优化薪酬结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自主分配权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各地积极探索编制制度改革,形成了依据核定床位动态核增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编制在医共体内统筹调配使用等有益经验。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实践立新标,引导医生回归临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初见成效。加强继续医学教育,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医务人员7687万人次,2022年培训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医疗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20余万人次。

六是以文化建设凝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医院,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大力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将医改向纵深推进

目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成效日益显现,但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总量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区域、城乡之间布局不均衡,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公立医院公益性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重点领域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还不够有力,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等。

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不断将医改持续向纵深推进。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一个重点”,即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用好“一个抓手”,即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文: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薛海宁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