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以产业视角对北京未来生物医药发展的思考 |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
产业资讯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3-09-13 2175

9月8日,在亦庄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创新药研发与评价论坛”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分享了“以产业视角对北京发展生物医药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宋会长在报告中聚焦市场政策,从转化医学、社商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在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改革先行先试给予极高期望。

9-1.png

宋瑞霖分享了当前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他指出尽管我国基础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2023年Nature index指数评估TOP100生命科学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中,中国机构的数量与2015年相比分别提升了32家与21家。但是当下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依然面临较大挑战,“中国的专利申报全球第一,但有超过50%的专利不是为了转化而申报,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9-2.png

当下同质化研发现象凸显的原因除了基础研究转化比例低,更多是因为当前创新药研发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的“药物发现-企业转化”路径为主,临床角度几乎没有参与药物研发。“为什么一款原始创新的新药难找?因为当下的药物研发更多是‘盯着药’而非‘盯着病’。”

转化医学在新药研发整体链条的缺失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规定干预性研究需使用已上市产品。“实际上这切断了中国的临床研究向临床科学转化,导致我国有一大批临床医学家,但是缺少真正的临床科学家”。

另一方面高风险的转化医学研究缺乏资金支持。众所周知,一款创新药成功研发上市面临着巨大的沉没成本,这其中初始的药物发现阶段占据最大比例,但面临该阶段的高风险,社会资本不愿投、不敢投。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医药创新的源头缺乏社会资本支持时,应当由政府资金对源头创新研究进行更多的投入倾斜。“我们所支持的应当是大学研究所、临床医疗机构,让他们都成为真正的自主的研究者,中国才有可能出现源头创新”。

整合北京优质临床资源,从转化医学角度推动源头创新

作为临床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北京亟需进一步资源整合。北京公立三甲医院数量以及临床机构作为组长单位参加临床试验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我国设置的13个国家医学中心有12个依托于北京的医院。“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医学中心一旦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合力,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对此,宋瑞霖从整合医疗资源为主,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议有条件的放开IIT临床研究(即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尤其应在北京市的国家医学中心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管理成熟的临床试验机构率先试点,明确IIT临床试验的规范标准、监管规则,并对IIT临床试验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管理,最终实现从国家医学中心到区域医学中心的逐步放开。以CAR-T领域为例,我国对CAR-T的双轨制监管,导致CAR-T临床研究突破了传统IIT仅针对已上市产品的限定,造就中国在CAR-T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全球获批CAR-T产品有8个,其中4个为中国企业研发。

其次建议北京市建立IIT研究专项基金,推动转化医学研究,并且不局限于北京市属医院,以NIH为例,通过股权投资等多手段,面向北京市乃至全国所有临床研究机构。同时允许基础研究者个人和企业建立市场化、商业化框架下的合作机制。

探索差异化的市场政策,建立医药创新战略高地

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除了需要积极的产业政策,更需要友好的市场政策。行业发展在产业政策作为支撑的同时,需要市场政策进行引领。“一个好的产业政策如果不对接一个更加良好的市场政策,产业政策永远只是做了一半,最后走不到尽头,二者形成闭环,才能形成创新回报。”

9-3.png

宋瑞霖强调,合理的创新回报是市场发展的前提,药物创新的目的是能够应用于临床实现价值。根据RDPAC《国谈药品落地情况分析》,2017-2021年谈判纳入医保的49种抗肿瘤药在三级医院配备率平均为16.8%。与此同时多数典型疾病的进口依赖度较强,2021-2022中国典型疾病进口药物平均市场占比为57.2%.“医药创新本身的战略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疾病治疗的药品,更是发挥着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宋瑞霖表示“地方招商引资,谈税收、户口、土地都已经过时了,因为这都是‘Me too’的政策,我们现在需要各地出台‘First in class’的政策,为医药创新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建议北京市结合税收优惠扩大北京惠民保等商业保险范围,通过社商融合推动北京市创新药市场扩大规模;

二是建议开放创新药在北京市医院的准入,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均次费用等考核指标范围。取消药品进入医院过程中人为的阻碍,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依靠市场的规则进行竞争。

“同质化的产业政策再好,大家都会疲倦,但是只有市场会紧紧地抓住人心。”宋瑞霖称,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北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医药创新留出空间。在这方面上海已经走在全国前列,7月28日上海发布《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创新药械给予实质性的支付政策倾斜,成为全国首例。

您可能感兴趣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产业资讯 MedTrend医趋势 2025-05-12 119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12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