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肺癌之城,ADC、双抗围攻 | ESMO后记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3-11-07 1669

肺癌治疗在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外,不断涌现出新的研发热点:PD-1/L1抗体抢着和ADC开发联合用药,EGFR/c-MET双抗有望挑战奥希替尼的一线EGFR突变治疗地位,药企不愿放过从早期术前到术后的任何机会。

这些热点在刚刚落幕的2023 ESMO上也备受关注,会上公布了不少研发最新进展。其中,在ADC+IO联合用药方面,我们看到了第一三共、默沙东、科伦博泰等公司在寻求自家产品更大生存空间所做出的尝试,肺癌治疗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领军人物吴一龙教授在其ESMO随笔中称,2023 ESMO是名副其实的“肺癌年”。(图片来源|FirstWorld PHARMA)

ADC:单药还是联合IO?

越来越多ADC药物,将肺癌作为产品研发适应症,也有不少PD-1/L1抗体研发公司争先下场,启动ADC+PD-1/L1联合用药研究。但目前ADC在肺癌领域披露的大型研究数据数量较少,究竟其单药使用还是与IO联合疗效更佳,还未有定论。在这方面,第一三共和默沙东开展的多项研究值得关注

首先是TROP-2 ADC Dato-DXd。2023 ESMO上公布了外界较为关注的TROPION-Lung01研究的更多数据,结果确实不尽如人意。在这项单药二线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研究中,使用Dato-DXd的总试验人群,对比化疗组中位PFS延长不到1个月。研究中还出现了7例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死亡病例,其中4例归因于药物相关。

细分来看,TROPION-Lung01不同亚组的获益情况并不一致。在非鳞状NSCLC中研究观察到的数据稍好,试验组中位PFS为5.6个月,化疗组中位PFS为3.7个月。但在鳞状NSCLC中,Dato-DXd不仅未显示出PFS获益,且结果比化疗组更差:其与化疗组对比,中位PFS分别为2.8个月和3.9个月,ORR分别为9.2%和12.7%。

研发客文章(见 Trop-2 ADC在NSCLC还有没有希望?)曾分析,TROPION-Lung01的失利在于试验人群选择比较宽泛,使得研究结果可能会被部分对治疗反应较差的人群“拖后腿”。对此,今年ESMO第一三共的另一项研究TROPION-Lung05或能揭示初步的答案。

TROPION-Lung05是一项专门针对基因突变NSCLC后线治疗的2期研究。其结果显示,不同亚组中,EGFR突变患者ORR达43.6%,ALK重排患者ORR为23.5%,尤其在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患者中ORR达49.1%。

第一三共的另外两个核心ADC产品HER3-DXd(HER3靶向)和T-DXd(HER2靶向)也在2023 ESMO公布了NSCLC治疗的积极结果。二者分别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人群,并特别提及在脑转移治疗上的优势。

HER3-DXd治疗晚期EGFR突变NSCLC的2期研究HERTHENA-Lung01,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ORR为20%,未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ORR更高,达到37%。T-DXd的数据来自DESTINY-Lung01和DESTINY-Lung02研究,接受5.4mg/kg T-DXd治疗的脑转移患者,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46.9%,颅内确认缓解率(IC-cORR)为50%。

从目前结果看,很难确定在肺癌治疗上,ADC单药是否还会出现乳腺癌治疗中的惊艳效果。不过各家已争相布局ADC+IO联合疗法,研究对象也基本和单药错开,更多地关注无基因突变及一线治疗人群,但目前这方面还没有3期数据公布。

2021年,第一三共和默沙东达成了两项3期临床研究合作,均为Dato-DXd+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一线治疗。其中,TROPION-Lung07细分人群是无基因突变、PD-L1低表达(肿瘤比例评分TPS<50%)患者,TROPION-Lung08对象是PD-L1高表达(TPS≥50%)人群。

此外,第一三共还尝试Dato-DXd与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联合用于NSCLC的一线治疗。该项3期研究AVANZAR正在进行中。

默沙东的合作伙伴也不仅是第一三共,其与科伦SKB264、吉利德的戈沙妥珠单抗、赛诺菲的tusamitamab ravtansine也都有联用研究正在进行。其中,与戈沙妥珠单抗联用的2期研究EVOKE-02已获得积极结果,3期研究EVOKE-03正在进行中。

TROP-2 ADC以外,其他靶点ADC或许也会开展与IO联用的探索。默沙东近期从第一三共引进了3款ADC产品,分别靶向HER3、B7-H3和CDH6,未来各产品与PD-1抑制剂联用的可能性似乎都存在。

综上,目前ADC对肺癌的研究已覆盖从后线到一线,包含无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人群。Dato-DXd一项研究失利暂还不能说明ADC对肺癌的实际疗效,另外IO与ADC能否在肺癌擦出火花还需要更多临床数据验证

EGFR/c-MET双抗发起挑战

除了ADC强势登场,以强生埃万妥单抗为代表的EGFR/c-MET双抗,也开始挑战第三代EGFR-TKI标杆——奥希替尼在EGFR突变肺癌一线治疗的地位。

埃万妥单抗是首个与奥希替尼“头对头”获得积极数据的产品。2023 ESMO上公布了埃万妥单抗联合第三代EGFR-TKI拉泽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的3期MARIPOSA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奥希替尼,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0%,中位PFS延长7.1个月,达到23.7个月。

不仅如此,埃万妥单抗还在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xon 20ins)NSCLC的一线治疗中获得突破。3期PAPILLON试验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可将新诊断的exon 20ins NSCLC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0%

该药在EGFR exon 20ins NSCLC的二线治疗方案已在2021年5月获得FDA加速批准,其也于今年10月首次向NMPA递交上市申请。

国内也有多款EGFR/c-MET双抗在研。贝达药业从Merus引进的MCLA-129,与贝福替尼联合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1期临床已启动。岸迈生物和阿斯利康合作,开展EMB-01与奥希替尼开展联合用药。翰森制药从普米斯生物引进PM1080,可与自主研发的阿美替尼进行联合疗法的开发。嘉和生物还开发了一款EGFR/cMET/cMET三特异性抗体GB263T。

O药K药竞争围手术期

PD-1抑制剂在早期肺癌市场的竞争加速,其中O药和K药近期相继在NSCLC围手术期获得突破

BMS在2023 ESMO上公布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IIA 至 IIIB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的新辅助以及序贯术后辅助治疗的结果。这项CheckMate-77T研究数据显示,主要疗效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获得改善,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2%。次要疗效终点病理完全缓解(pCR)和主要病理缓解(MPR)也获得改善。另一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正在评估中。

而相同的适应症,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已抢先在10月16日获得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在支持上市批准的KEYNOTE-671临床研究中,取得EFS和OS双主要终点阳性结果。该结果也在2023 ESMO上公布。

具体数据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术后辅助治疗,显著改善可切除的II-IIIB期NSCLC患者的OS,36个月的OS率为71.3%;EFS改善方面,患者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2%。

现有数据对比来看,K药在临床进展和获批速度比O药都稍快一筹。拥有PD-1的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都在开展同适应症的3期研究

其中,君实生物已在今年4月向NMPA递交特瑞普利单抗围手术期治疗的上市申请,支持其上市申请的Neotorch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使用特瑞普利单抗+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EFS,2年EFS率达64.7%,复发、进展和死亡的风险降低60%。该结果于2023 ASCO会议中公布。

另外,百济神州在2023 ESMO上公布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NSCLC围手术期RATIONALE-315研究的最新数据,两个主要终点——显著病理学缓解(MPR)率和EFS均取得阳性结果,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达到41%,MPR率达56%。

总结上文, ADC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对肺癌治疗更优,未能定论,但两者的患者人群并不冲突,单药可以突破基因突变人群后线治疗,与PD-1/L1的联合治疗可以挑战无基因突变的一线治疗患者。此外,国内企业也在追逐跨国公司的脚步,以期在EGFR/c-MET双抗药物研发以及PD-1围手术期治疗中获得突破。

整体来看,目前对肺癌治疗的新药研究已探索了很多新的药物靶点(TROP-2、HER3、EGFR/c-MET)、药物类型(ADC、单抗、双抗),覆盖不同病程进展(一线、后线、围手术期)。对不同患者开展针对性药物临床研究探索,或是当下肺癌新药研发的主旨和未来方向。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48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48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