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进行到了第九批,一直想对所有集采过的产品(整周期自然年)的规模,销量进行梳理,奈何数据量实在是比较庞大,终于水滴石穿的整理好了1--7批所有产品。
第八批是2023年7月份执行了,没有整自然年数据,所以,暂时做不了分析。
表1:2019年、2021年、2023年1-7批国采化药规模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CDE NMPA 药融云 米内 IMS 等 风云药谈整理)
从数据上看比较直观,集采产品在进行到一个自然年之后,规模基本上下降到原有市场规模的50%左右。
表2:2019年、2021年、2023年1-7批国采化药销量变化(单位:亿片/支)
(数据来源:CDE NMPA 药融云 米内 IMS 等 风云药谈整理)
以上数据是样本数据,根据长期的经验来看,数据最少可以放大两倍,为了保持数据的原始性,暂时没有放大。
从数据上看比较直观,集采产品在进行到一个自然年之后,规模基本上下降到原有市场规模的50%左右。
集采化药销量上看应该是增长了150%,并且在持续增长。
销量负增长的68个,下降最快的是曲美他嗪,近乎腰斩;销量正增长的是198个,增量最快的前三都是慢病产品,老大是阿托伐他汀销量增长了一倍(可能与第一批集采有关),第二是二甲双胍(普片与缓释片),第三是甲钴胺,第四是瑞舒伐他汀。
除了第三稍稍有点意外,其他三个产品基本上在预期之内。
正增长:负增长大概是3:1,中选产品使用量:非中选产品使用量也大概是3:1。
数据量比较大,先给大家看看整体的,后面有时间再一个一个分析,或者领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