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这款年销20亿美元重磅药,正大天晴成功拿下首仿+挑战专利成功
产业资讯 新康界 2024-01-04 1904

1月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正大天晴研发的依维莫司片(晴维时)正式获批上市。

01 正大天晴首仿+首个挑战专利成功

据悉,依维莫司是由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最先研制开发的一种mTOR抑制剂,为雷帕霉素的40-O-(2-羟乙基)衍生物,全球年销售额曾超过20亿美元。该药最早于2003年在瑞典上市,2006年已全面占领欧洲市场,2009年3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Afinitor),是FDA批准的首个mTOR抑制剂;2013年8月,依维莫司获批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17年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全球范围内,依维莫司自2009年上市以来,适应症的不断增加,包括使用其他方法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肾癌(2009年);胰腺来源的成人进展性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2011);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的不必立即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12);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2012)。与此同时,依维莫司的销售额也在持续走高。据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诺华的依维莫司片全球销量稳步增长,2016年全球销售19.14亿美元,2017年全球销售额19.39亿美元,2018年全球销售额20.20亿美元,2019年全球销售额20.24亿美元。然而,到了2020年,依维莫司相关专利在美国等地区到期,在仿制药的冲击下,销售额开始下滑,2020年全年销售额降到10.83亿美元。据最新财报,诺华的依维莫司2022年销售额仅为5.12亿美元。

正大天晴的依维莫司片不仅为国内首仿,还将成为我国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以来,以“首仿获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获得12个月市场独占期的产品。

据悉,正大天晴2018年11月完成依维莫司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2022年1月按仿制药4类递交申报生产资料,此次获批适应症包括晚期肾细胞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以及联合依西美坦用于治疗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失败后的激素受体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绝经后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

并且,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规定,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仿制药,给予市场独占期,在该药品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不再批准同品种仿制药上市,共同挑战专利成功的除外。

据正大天晴相关负责人士透露,公司于2021年6月到8月先后对依维莫司片涉及的三件相关专利提交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22年1月向CDE提交了依维莫司片仿制药上市请求,同时依据相关规定对上述三件专利作出4.1类声明,即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收录的被仿制药相关专利权应当被宣告无效。2022年2月到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裁定,宣告上述三件专利权全部无效。

正大天晴的依维莫司此次获批上市,意味着其将成为国内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以来,首个享受到12个月市场独占期“奖励”的仿制药物。

02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激发创新动力

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又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平衡创新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旨在保护药品创新的同时鼓励和促进仿制药尽早上市,从而让患者尽快使用上更便宜的仿制药,并促进行业有序良性竞争。专利链接制度一方面允许仿制药企业在原研药专利到期之前展开仿制工作,并给予专利权人提起诉讼或行政裁决的权利,另一方面鼓励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从而促成更多仿制药尽快上市。

2021年施行的新修改的专利法引入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规定在药品上市审评审批过程中,上市许可申请人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行政、司法途径解决相关专利权纠纷。

基于前述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实施办法》。此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以及受理事项公告,成立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委员会,保障案件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实现仿制药上市审批与创新药专利有效性审核的相互链接。这些制度措施形成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的“中国方案”,为高效严格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日前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受理药品专利纠纷案件167件,审结134件,涉及39个品种,涉案企业98家,其中化学药占比超过95%。目前平均结案周期为168天,远低于《实施办法》中规定的九个月等待期要求。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建立落实,既有利于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激发产业创新动力,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仿制药降低侵权风险、提升研发效率,提高药品可及性,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

03 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8019亿元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加剧的老龄化问题为仿制药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2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8019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

当然,行业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如提高药品质量、满足更加严格的国际标准、增强研发能力等。此外,随着医保体系改革和新药研发的推进,仿制药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

原研药专利近年来的相继到期为仿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有机构认为,处方药“专利悬崖”浪潮已在眼前,根据Evaluate Pharma预测,2023年-2028年全球将有3560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这将为仿制药及衍生出的原料药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

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我国首仿药获批量占仿制药获批量的比例分别为11.6%、10.1%、10.5%和8.5%,2022年仿制药企业提出“4.1类声明(宣布原研药专利无效)”的仅占全年仿制药申报量的1.33%。

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施行仍在起步阶段,实践指导的相关文件尚不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的意愿不强。建议我国可以从完善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发展专业的药品专利代理机构、配套首仿药医保招采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链接配套制度,促进我国仿制药高质量发展。

拓展阅读:

依维莫司(everolimus)是一种口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细胞生长、增殖、代谢、存活和分化等有重要的影响。适用于治疗以下患者:

1、既往接受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成人患者。

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分化良好的(中度分化或高度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

3、需要治疗干预但不适于手术切除的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 瘤(SEGA)成人和儿童患者。本品的有效性主要通过可持续的客观缓解(即SEGA肿瘤体积的缩小)来证明。尚未证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患者能否获得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和总生存期延长。新康界综合整理自:国家药监局、证券报、企业公告等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