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武田研发:天时地利人和,跨国企业在华合作创新正迎来最好时机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 2024-07-19 710

中国创新正以更多样的形式、更快速的节奏融入全球版图。和黄/武田呋喹替尼、传奇/强生西达基奥仑赛的合作开发案例成为中国创新走向全球的典范,泽布替尼也创造了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壮举,ADC赛道的火热让全球药企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创新,掀起了本土创新对外BD的热潮……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药企业务中愈发重要的版图之一。作为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并肩前行30年的跨国药企,武田既是中国创新药接轨国际市场的助力者,也是中国医药行业及生态持续发展的亲历者。

今年是武田进入中国的三十周年,站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武田亚太研发中心于今年4月举办“2024武田研发中国创新论坛”,其全球研发高级管理团队亦一同现身,向外阐释武田的全球研发战略布局和业务思考。

医药魔方也在近期采访了武田全球研发总裁浦安谛(Andy Plump)与武田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区域负责人王璘。

浦安谛(左)与王璘(右)

与中国创新合作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

在竞争加剧和分工精细的产业背景下,引入外部创新已成为跨国药企提升研发效率的核心战略。一项统计分析发现,20家跨国药企2015-2021年获批的138款创新药中,65%是引自外部,仅28%为自主研发,另有5%为合作开发[1]。由此可见,跨国药企的新药研发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外部创新。

对待外部创新,武田亦秉持相当开放包容的态度。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武田有180多个活跃的合作项目,60%以上的产品管线通过外部创新的方式推进。

在中国,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健康产业的稳健发展,中国创新正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特别是在CAR-T细胞疗法、小核酸药物、AI制药、ADC药物等前沿赛道,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水平已逐步比肩全球,并展现出了巨大的前景和潜力。这股“中国创新”的浪潮带动了不少跨国药企加码在华布局,积极拥抱中国机遇。

武田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变化,从跟随全球创新到中国创新持续涌现。对此,浦安谛在采访中指出:“2019年,我曾拜访过许多中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当时他们在药物研发上的策略还是以me-too或me-better为主。但是现在,我的确看到了中国公司在做很多真正的创新,包括新靶点和新分子实体的发现。

拥抱中国创新亦是武田研发外部创新战略的重要缩影。武田认为,与中国创新进行合作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2022年,在“武聚未来”中国五年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武田全球进一步启动了“拓维中国”战略,希望通过调动全球优质资源和研发能力,加强本土生态合作,深入参与中国创新研发,以满足患者需求,促进中国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武田也同样期待能在中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王璘表示:“武田是一家‘以患者为中心’的公司,我们希望合作伙伴能秉持相同的理念,在我们专注的肿瘤、神经科学、消化及炎性领域一起进行探索。”此外,武田也十分关注技术平台相关的合作机会,比如药物递送系统、AI+药物研发技术等。

如今,虽然让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共识,但在“出海新浪潮”中真正取得成果的还屈指可数。因此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武田一方面希望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携手合作伙伴,实现双方业务和公司发展上的共赢的同时,赋能中国源头创新,通过“走出去”为全球药物创新贡献力量。

而正是因为武田在创新合作上的提前布局,其与和黄医药共同开发的呋喹替尼在此番出海浪潮中也成功叩开了FDA大门,登上了全球舞台。浦安谛和王璘共同表示,呋喹替尼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下一步,武田将继续深化战略布局,打造更多中国新药惠及全球患者的案例。

中国创新带动武田亚太研发能力跃迁

在中国市场的拉动和辐射下,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在MNC全球版图上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用中国创新的速度与质量带动整个亚太和新兴市场,也是武田亚太研发中心在武田全球研发体系中要承载的战略目标和重要地位体现。

早在2012年,武田就开始了纵横布局,武田亚洲开发中心进入中国并成立上海办公室;又于2017年将该中心升级为武田三大区域开发中心之一,同时中国成为武田全球研发的四大关键区域之一。2022年,亚太研发总部正式落户上海。

一系列区域研发战略升级背后,蕴藏着武田全球研发领导层的全面考量。“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四大关键区域的资源,惠及更多医药生态系统尚不发达或不太完善的国家,”浦安谛表示。

武田亚太研发中心逐步走向全球研发版图中央的历程,也映射出武田研发实力的跃迁——“更早、更快、更全”。目前,武田亚太研发中心已参与武田50%以上管线产品的早期研发。其中大半为肿瘤药物,这也与我国肿瘤领域存在的巨大未满足需求相关。

王璘告诉我们,在早期研发阶段,甚至在全球临床启动之前,武田亚太研发中心就会与全球临床部门深入探讨,把对中国疾病和患者现状的洞察更早地融入全球研发策略的考量中。这种在早期研发策略上的结合,使得武田与中国的医生、患者和监管机构更早地展开合作,有利于后续临床试验的快速推进。

对中国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优势的挖掘利用也确实加快了新药研发的进程。在武田全球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中国及亚洲的参与正在变得越来越早。以近期的Mezagitamab为例,中国及亚洲不仅参与了I期临床研究,而且贡献了50%以上的入组患者。

在王璘看来,中国与全球的利益紧密,不可分割。“中国已经通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成为全球研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只有加速创新药物在全球的开发进程,才能让产品尽早在中国获批,让中国患者更早更快得到获益。”

“全”则体现在武田亚太实现了关键临床试验的100%参与。通过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关键临床研究,武田不断推动新药在中国的更快落地。自2018年起,武田已成功将14款全球创新药物引进中国。

随着研发能力的全方位进化,武田亚太还在拓展中国在全球研发体系中更大的价值空间,争取全球新药在中国首发上市是其奋斗目标之一。

“很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企业实现了全球新药在中国的首发上市。这是他们一贯把中国作为全球研发策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果。”王璘表示,“基于武田亚太目前100%参与全球关键临床研究以及同步递交注册策略,我们也绝对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球新药中国首发。”

数字化为武田创新研发赋能提效

回溯武田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其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时代的节奏上,这其实也是武田在把握政策脉络、洞察行业趋势之后的“顺势而为”。放眼未来,武田还将乘着时代东风深耕数字化生态。

2023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已经全面吹响中国数字化经济的号角,这个浪潮也席卷到了医药行业。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对药企而言,进行数字化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基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制药巨头作为行业风向标率先开启了数字化布局,而武田无疑是数字化转型最为成功的药企标杆之一。

数字化基因已融入武田的内核。从公司自身定位和标签上,武田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已不是纯粹的生物制药企业,而是全球数字化生物制药企业。”浦安谛表示,“武田在数字化和数据相关方面投入的资源与研发投入几乎等同。”

大量的资源投入有效转化为各类数字化资产,武田也将这些前沿资产带到了中国。2020年,武田A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I缺乏)管理工具myPKFiT®在中国获批上市,这也是中国首个支持血友病药代动力学(PK)指导下的数字化管理工具。2022年,武田以40亿美元的首付款囊获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发的TYK2抑制剂TAK-279,其针对银屑病展现优异疗效,目前也正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在武田新药开发的进程中,也处处可见数字化的身影,为患者提供了真切的获益。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支持临床研究开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以数字化为抓手,武田可以挖掘出某类疾病最高发患者的分布情况,最适合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基于这些信息上设计出来的临床方案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也更具可操作性。

在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成果后,武田希望将这些经验赋能本土数字化体系。武田亚太正在积极探索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的实施,让患者不受地域限制加入到临床研究中,进而获得更多真实世界证据,也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设计。

例如,从2023年起,武田亚太研发开启了一项关于“可穿戴设备采集数字化终点的应用探索”的研究,以寻求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技术可行性和受试者的可用性,为将来在中国进行的利用DHT(Digital Health Technologies)采集数字化终点做铺垫。

此外,武田还在尝试通过多元化合作打通数字化进程中的更多“堵点”,生态圈合作伙伴涵盖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等。

结语

“对于跨国企业来讲,现在的中国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王璘总结道。武田也将持续布局,写下加码中国的新故事——全面拥抱中国创新,深耕本土研发,以数字化变革未来……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LyTpYd8-DxiC17veLONdkA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2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2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