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A股的“疯狂”,10月8日,医药及医疗板块继续飙涨,开盘近半数以上股票涨超10%!
而“中国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自2019年以来市值再度重返3000亿元梯队,截止今日收盘市值已突破3570亿,股价距离其去年创下的低点已近乎翻倍,彻底杀疯!
“萧何”:仿制药
恒瑞真正起家,靠的是癌症仿制药。仿制药本身,在研发上会比正版的药投入小,只需要拆解医药的分子结构,制作出雷同的药品。
在中国早期医药市场,恒瑞凭借大量抗癌仿制药,支撑其业绩节节攀升。自2000年上交所上市以来,搭乘仿制药快车道的恒瑞,营收净利润逐年递增,从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年度的下滑。
据悉,2021年之前,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增速基本稳定在20%以上,2019年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05%;恒瑞(2000年)上市时只有6000万净利润,营收还不足5亿。到了2020年净利润已超60亿,营收近300亿。
同时,稳定的高业绩增长也令恒瑞深受资本宠爱,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12月25日,恒瑞市值更是来到了6117.08亿元,被广大投资者誉为“药中茅台”。彼时,所有股民还在翘首盼望,坚信恒瑞会做大做强,未来市值会达到1万亿,甚至5万亿。
但曾经成就恒瑞的仿制药市场,突然变天了。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内仿制药厂商哀嚎一片,不过,当时的恒瑞尚能保住可观的利润增速。
只是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踏入深水区,涉及品种不断增加,哪怕是中国医药一哥也挺不住了。恒瑞的仿制药业务受到了毁灭冲击,仿制药“天花板”日益显现。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中选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22个品种仿制药价格平均降幅达74.5%。
其中,2021年9月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8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仅6.1亿元,较去年减少22.6亿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9.8亿元,较去年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48%。
雪上加霜的是,国家医保谈判产品的价格降幅较大,恒瑞的销售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无疑给其业绩也带来巨大压力。
比如,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医保谈判价格中,恒瑞医药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的价格降幅高达85%,另一主要产品艾司氯胺酮的价格降幅高达68%。
面对集采及医保谈判的双压,恒瑞交出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财报显示,恒瑞医药2021年营收259.06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这是恒瑞医药首份营收与净利润均同比降低的年报。
而恒瑞的股价也于2021年年初杀跌,市值在冲到6000亿以上后遽然转头,不断向下俯冲,最多时跌掉了近七成,市值蒸发4000多亿元。
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恒瑞的过往,再合适不过。
恒瑞杀回来了
集采的价格几乎直接榨干了恒瑞仿制药的利润。而国家明确了对于创新药研发的支持,以及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的政策。
仿制药在加速出清,而有疗效、有议价能力的创新药不断被“扶持”。因此恒瑞的未来已经与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药绑定,它想重回增长的正轨,何其难?
一方面,fast-follow 的仿制药策略曾为恒瑞医药打下稳固江山,恒瑞想彻底脱离过去已经验证的模式,全面转型创新药并不容易。
恒瑞医药其实早在2008年开始布局创新药,比百济神州的成立时间还早两年,但直到2018年,仿制药仍是恒瑞医药的主要业务,总营收中的占比仍超过80%。
另一方面,百济等创新药后起之秀,正在赶超恒瑞医药,留给恒瑞力挽狂澜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比如,2023年百济神州的营收为174亿,营收增速高达82.13%;而恒瑞医药去年的营收为228.2亿,营收增速仅为7.26%。只要百济维持这个营收增速,不用多久就能反超恒瑞。
更糟糕的是,一众资本也视恒瑞为“弃子”,大宗交易接连不断,公司股东已经开始分批撤退。幸好,2021年,64岁的孙飘扬重新掌舵恒瑞医药,稳定住了局面。
“蛰伏”三年,恒瑞以2024年上半年亮眼的业绩表现,告诉大家:曾经那个高增长的医药巨头杀回来了。
财报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实现营收136.01亿元,同比增长21.78%;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飙升48.67%。恒瑞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成功抵御市场挑战,返回增长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的放量成为推动恒瑞医药重回高增长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恒瑞创新药业务实现收入66.12亿元(不含BD收入),同比增长33%,创新药占比已接近50%,几乎与仿制药平分秋色。
截止目前,恒瑞已经有16款创新药上市,其中,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产品进入医保后销售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药尚未集采的仿制药存量大品种中,目前只剩下吸入用七氟烷和注射用卡泊芬净符合国家集采条件,且第八批集采名单中没有恒瑞医药大品种。集采风险已边际递减,甚至出清。
此外,创新药出海是推动恒瑞恢复高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2024年第一季度,恒瑞已将收到的MerckHealthcare 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主要涉及产品为 1 类新药 HRS-1167 片(PARP 抑制剂)和注射用SHR-A1904(CLDN18.2 ADC)项目。
2024年5月16日,恒瑞医药以60亿美元的天价将其GLP-1系列管线打包出售给美国风投创建的Hercules公司,BD的总规模刷新了整个医药圈的眼界。除了首付款,恒瑞医药还将获得Hercules19.9%的股份,可以参与后续分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形式在国内还是新的探索。
除了License-out以外,恒瑞医药海外自主研发也成果颇丰。2024年中报显示,恒瑞多个项目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资格,报告期内,三个ADC产品还获得美国 FDA 授予快速通道资格(FTD)。
恒瑞的强劲复苏似乎已势不可挡。
中国势必会跑出全球性的创新药企业,这是资本市场给予估值溢价的信仰所在。希望恒瑞能成长到惊艳世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