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3.2亿美元!TCE技术出海,诺纳生物的掘金布局
产业资讯 bioSeedin柏思荟 2024-12-18 723

前言

在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创新药出海的核心热点不断切换。从前两年的ADC,到今年在实体瘤领域实现突破、在自免领域得到初步临床验证的TCE(T cell engager)分子,海外药企们涌向每一个有希望诞生大药的赛道。

每次一次的热点切换都像是潮起潮落,而能始终站在潮头的biotech公司屈指可数,诺纳生物便是其中一家。

2023年12月,诺纳生物与辉瑞就靶向MSLN ADC新药HBM9033达成了合作,总金额超11亿美元,此外诺纳生物还深度绑定了ADC生态圈众多明星药企,如映恩生物、Mythic Therapeutics、启德医药等。

可见在ADC火热浪潮中,诺纳生物始终是最核心的一员,这也让全球药企全面了解了诺纳生物抗体发现平台的巨大优势。

随着TCE分子的爆火,诺纳生物再次开启了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在TCE分子早期发现上的出海征程。12月16日,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宣布与Candid Therapeutics达成研究合作与许可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T细胞衔接器,合作总金额高达3.2亿美元。

从ADC到TCE,如同攻克难成药靶点一样,诺纳生物始终站在攻克创新药痛难点的最前沿,这背后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优秀技术平台爆发出的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

01

TCE技术出海,

诺纳生物凭什么?

从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合作案例来看,可以明显看出BD的风向变了,TCE成为了各大药企关注的重点,本次诺纳生物与Candid公司的合作便锚定了TCE领域。

从作用机制来看,TCE的本质与CAR-T一致,都是基于激活T细胞的免疫疗法。如在抗肿瘤治疗上,TCE一端或两端连接TAA(肿瘤相关抗原)定位肿瘤细胞,另一端则连接T细胞的CD3表位,激活T细胞,发挥T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

经过多年探索,已有CD20、BCMA、CD19等TAA靶点搭配CD3成药,获批适应症集中在血液瘤领域。而自今年以来,TCE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实现了向实体瘤适应症的拓展(安进的Tarlatamab获得FDA批准上市治疗小细胞肺癌),而且在更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自免领域也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因此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外基金和MNC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国内TCE管线上,BD交易接二连三。

回到诺纳生物本次合作来看,Candid押注的是HBICE®技术平台在TCE领域的潜力,并且未局限适应症,这也意味着这次合作有望在更多适应症领域迸发出创新可能。

不仅如此,合作方Candid的“特殊身份”也让这次合作更加具象化。

Candid由Vignette Bio(岸迈生物NewCo)和TRC 2004(嘉和生物NewCo)合并而来,美元基金如此组局对于资产十分挑剔,核心目的是快速验证引进TCE管线在自免领域的价值,从而实现被MNC收购或上市,首笔融资款和以及高管团队都是围绕引进资产而铺开的。

因此对于诺纳生物来说,合作方Candid不仅足够专业,甚至愿意打破既定的发展框架,这也更加凸显出了HBICE®平台的吸引力。

诺纳生物在HBICE®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对外合作开发能力或许是达成本次合作的关键,如此前基于HBICE®平台开发的HBM7022(AZD5863)授权给了阿斯利康,在2023年研发日上,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肿瘤研发负责人Susan Galbraith博士还对AZD5863进行了重点介绍,这无疑是对HBICE®平台创新实力的最好认证。

而HBICE®平台相关授权只是诺纳生物对外合作版图中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诺纳生物技术平台在全球已经累计了超过100家产业和学术界合作伙伴,在超过250个研发合作项目中得到广泛验证和应用,并且已有超19个项目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手握全球稀缺的抗体发现平台,诺纳生物正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02

长线授权频出的核心:

技术平台的多向进化

从ADC到TCE,再到更多的modality,诺纳生物能持续输出BD,最大的核心在于技术平台的稀缺性。

诺纳生物目前手握三大技术平台,分别为H2L2平台、HCAb平台以及HBICE®平台。(诺纳生物技术平台介绍,可见此前报道:技术平台全球唯二,是噱头还是实力?)

H2L2平台是第二代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能够产生具有全人源可变区的经典抗体,可以实现内源性亲和力成熟以及免疫效应功能。

HCAb平台可产生新型全人源仅重链抗体HCAb,分子量大小只有常规抗体的一半左右,在保持良好的抗原识别能力的同时,肿瘤和组织穿透力更强,且由于没有轻链错配问题,HCAb在双抗、ADC等新兴药物中也具备先天优势。

HBICE®则是基于HCAb平台的优势开发而来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是诺纳生物技术平台进化的关键一步。

根据诺纳生物官方描述,基于HBICE®开发的分子,可以高效地有选择性地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同时防止外周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活化。此外,HBICE®平台足够灵活,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结构和结合方式的分子。

重新回到TCE赛道来看,HBICE®平台已经诞生了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双抗/多抗,且达成多项授权合作。透过这些分子,或许更加全面地审视其技术平台的创新性和成熟度。


基于HBICE®平台开发的TCE分子,截图自和铂医药2024H1业绩发布会材料(下同)

如上文提到的HBM7022是一款靶向CLDN18.2/CD3的TCE双抗,目前处于治疗实体瘤的1期临床;HBM7020是一款靶向BCMA/CD3的TCE双抗,近期岸迈生物和康诺亚通过NewCo出海的EMB-06、CM336均为该靶点药物。

此外,还有一款靶向B7H4/CD3的TCE双抗HBM7004,正在实体瘤领域探索;以及一款靶向CD19/CD3的TCE双抗,目标适应症是自免,处于早期发现阶段。

可见,基于HBICE®平台开发的TCE分子正在探索实体瘤、自免等更多适应症的治疗可能性。因此,在已有合作的背书以及TCE出海大热的背景下,诺纳生物未来有望基于HBICE®达成更多多元化的合作。

除了在炎症和免疫性疾病领域探索更多适应症以外,HBICE®平台的应用领域还在向CNS拓展,并为mRNA编码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和TCRm双特异抗体免疫细胞衔接器等前沿疗法赋能,探索更多的应用可能,让未来更加富有想象力。

而HBICE®平台的不断进化则是诺纳生物抗体发现平台多向迭代的缩影。从最初的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出发,到目前已经搭建起到涵盖新一代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一体化ADC开发平台、mRNA递送平台,以及基于CAR功能的HCAb文库筛选平台等在内的2.0版本核心技术平台体系,诺纳生物的技术实力在迭代中推动抗体药奔涌发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况是一切都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药赛道,当未来以来的时候再回首,方能明白诺纳生物提前落子布局的独到见解。

03

和铂医药持续盈利:

铺就一条创新出海之路

2022年12月,和铂医药基于前瞻性判断,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公司架构转型变革,将旗下业务划分为和铂医疗和诺纳生物两块。

其中,和铂医疗致力于针对肿瘤和免疫领域内的创新疗法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稀缺的全人源抗体发现平台则被顺势注入了诺纳生物,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Idea to IND(I to I™)一站式临床前解决方案,赋能全球创新药研发。

如今距离和铂医药商业模式创新升级恰好过去了两年,期间和铂医药共发布了一份年报和两份半年报,三份报告均彰显了这一模式的“红利”——和铂医药在2023年半年报首次宣布扭亏为盈后(相关报道:和铂医药扭亏为盈的背后,ADC合作收入拿到手软),连续三个半年实现盈利,而这背后,诺纳生物的贡献不容忽视。

可见,在稀缺技术平台的加持下,诺纳生物持续输出已经铺就一条具有可持续性的创新盈利之路,为全球合作伙伴赋能的同时,也能为母公司和铂医药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回血。

也正因如此,在永无止境、难于上青天的创新之路上,和铂医药有望走得更远更稳。

注:资料转载自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
AI最强助攻,冲刺全球巨头
AI最强助攻,冲刺全球巨头
产业资讯 阿基米德Biotech 2025-05-0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