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靶点(drug target)是机体内与药物直接接触结合以产生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通常是蛋白质(也有核酸),与特定的疾病过程内在相关。生物体内的药物靶点就像一种广泛的网络,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而链接线则代表不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药物靶点可以分为受体、酶、离子通道、DNA、激素与生长因子等几种类型。据统计,现有已知超过500个药物作用靶点。明确药物靶点可以指导新药的研发,提高药物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新靶点的发现往往是药物创新和突破的关键,能够改变现有疾病的治疗格局。例如,TNF-α、PD-1等靶点已成功开发出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新靶点发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分析医药魔方对2021-2024年这四年历年最值得关注的100个新靶点的统计,这些新靶点主要针对的是癌症、阿尔兹海默症、肥胖、糖尿病、NASH、衰老等疾病领域。另外,有6个靶点被提及了两次,包括ZMYND8、USP47、IRE1α、SHP2、IL-11及GSDMD。
其中,针对癌症的靶点占据大头。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3年,入选的癌症靶点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样化的其他类型疾病。不过,2024年,入选的癌症靶点数量又开始回升,达45个;另外,针对肥胖症的靶点也明显增多,有9个。
图1:2021-2024年历年最值得关注的100个新靶点疾病分布,同一靶点可针对多种疾病。
在我国,据张震坡等人发表的一项“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公示平台的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现状及药物靶点研究”显示:
2013-2022年,我国各年登记的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该研究共纳入3863项生物制品临床试验。靶点主要集中在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VEGF/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丰度为6.90%;单靶点和多靶点生物制品临床试验分别有2474、354项;联合开发的靶点以PD-1和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和PD-L1等为主。
根据该研究的统计数据,2021-2022年,我国生物制品临床试验也出现了许多全新靶点,抗体类以针对血友病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针对肿瘤的信号调节蛋白质(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s,SIRP)、CD112R、蛋白质降解靶向催化剂(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PROTAC)和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类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3,ANGPTL3)为代表,抗体偶联药物以 CD123、类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1,ROR1)、细胞黏附分子群4(nect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4,Nectin-4)为代表,CAR-T 细胞疗法药物以CD70、叶酸受体1(folate receptor 1,FOLR1)等靶点为代表。
总的来说,我国基于靶点的生物制品创新药研发势头迅猛。靶点对应的适应证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等领域,相关的生物制品临床试验以单靶点为主,双靶点和多靶点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很少,但研发靶点和适应证同质化严重、靶点丰度低,临床试验效率有待提高。
另外,药物杂评近期也发布了一份2024年中国创新药靶点TOP10名单,按研发热度及临床价值排序的靶点依次是CLDN18.2、TROP2、HER2、GLP-1R、BCMA、KRAS G12C、CD3/CD19/CD20、IL-4R/IL-17/IL-23、EGFR以及DLL3。
鉴于靶点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小编收集了2021年至2024年值得关注的新靶点的详细信息,并汇总了常用的药物靶点数据库,以及相关的靶点报告等,以供各位医药界的同仁参考。下图列出了部分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