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强势突围!恒瑞闯入全球TOP8、中生制药新药超百亿、复星横扫海外,石药豪赌AI。盘点“转型四战将”2024成绩单
产业资讯 E药经理人 2025-04-10 174

创新药营收百亿元、占比50%的门槛已被踏过,衡量大药企的创新转型该有新的维度了……

行业里向来不缺惊喜。

当恒瑞、中国生物制药两家中国头部药企,在2024年的创新药营收双双突破100亿元时,意味着药审改革后的第10个年头,传统药企们创新转型脚步,终于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10年前,药审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资本的深度介入以及人才的大量回流共同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创新转型浪潮,一批传统药企踏上转型征程。

创新转型也成了过去十年间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创新药收入占比等等数据,成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观察中国传统药企创新转型“进度”的标尺。

在这之中,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是具有断层优势的、当仁不让的创新转型“四战将”

对于以这四家公司为代表的本土药企来说,他们在创新转型路上的每一步,每一次的抉择与调整,都生长出了他们独一无二的轨迹,也为当下正处在蜕变期的中国制药行业,提供了范本或前车之鉴,甚至可能牵系着整个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走向。

创新转型战役里,四战将的得与失、攻与守,是整个产业在穿越周期的缩影。这四家传统大药企在2024年都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创新转型答卷。它们在营收、净利润、创新药营收占比、研发投入及海外拓展等多个维度的表现,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发展实力,也为整个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转型关键词:创“新”高

传统药企奔赴创新征程的故事起点,既有基于强大实力的迭代进化,也有面临瓶颈的求新求变,又有身处绝境的破局重塑和绝地求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创新药营收规模与占比成为产业观察他们转型深度与成效的尺子,衡量四战将转型成效的评判标准往往是“创新药营收100亿元与占比超过50%”。

恒瑞达到了,并且业绩创下新高。

历经三年沉淀,“药茅”恒瑞“重生”。2024年的营收、净利均超过2020年巅峰时期,创下新高,其中营收279.85亿元,同比增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归母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49.18%。业绩终于开启了反转式的增长。

要知道恒瑞上一次创下业绩新高还是2020年,而彼时靠的是仿制药,当年恒瑞仿制药业务营收占比超六成。而到2024年,创新药业务已经成为核心驱动力,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占比49.6%,首次接近50%占比。

从研发来看,恒瑞2024年内累计研发投入82.28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到23.52%(资本化+费用化研发占营收比累计29.4%)。

在2024年Citeline发布的“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榜单中,恒瑞位列第八。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2023年新分子实体创新药收入,及截至报告期末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新分子实体在研创新药数量而言,恒瑞医药在中国制药企业中均名列前茅。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步入收获期。截至2024年末,恒瑞已经已有19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形成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四大战略板块的立体化布局,这种多治疗领域协同发展的模式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的风险,也为持续增长提供了多元动力。

同样创下业绩新高的,还有中国生物制药

过去一年,中生制药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营收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值得注意的是,中生制药的创新产品收入也迈过了百亿元门槛,来到120.6亿元,增长21.9%,创新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1.8%。虽未过半,也在逐年逼近。

中生制药也在其业绩说明会中直言“随着创新产品密集上市,公司力争在今年底明年初实现创新产品收入过半。”

有这样的底气自然离不开产品的加持。据年报来看,2024年中生制药共有6款创新药上市,其中包括4个1类新药。总体来说,截至2024年末,其创新产品已达到17个,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22个。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也对外透露,未来每年将有约5个创新产品获批,2027年公司创新产品将超过30个,加速创新驱动发展。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4年中国生物制药研发投入费用达到50.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17.6%,其中约78%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

在研管线方面,截止2024年底,中生制药共有36个肿瘤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3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8个产品处在临床III期或注册临床,11个产品处在临床II期,以及14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

同时,中生制药以“自研+BD”双轮驱动,如2024年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战略合作、与礼新医药签署了股权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今年2月与先为达生物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3月与清普生物合作……通过BD合作斩获重磅产品。

相较于恒瑞与中生制药已经较为明晰的转型前景,当核心产品恩必普面临集采压力及专利陆续到期时,石药似乎还未找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来接续。也有人评价“今天的石药正处在三四年前恒瑞经历过的阵痛期”。

近日,石药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约290亿,同比减少7.76%;股东应占利润为43.28亿元,同比减少26.31%。这是石药集团近1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利润连续两年下降,原因还是在于集采持续冲击业绩,成药业务承压。恩必普面临的困局无需多提,抗肿瘤药物津优力等关键产品也受集采影响价格大幅下调,销售额明显萎缩。

虽然业绩承压,但石药依然保持着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2024年,其研发费用显著增长,研发费用升至51.91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成药业务收入的21.9%,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2倍还多

持续高额的投入为创新研发注入动力,也是未来翻盘的基石。目前,石药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其中大分子90余项,小分子60余项,新型制剂50余项,160余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III期临床试验近60项。

且近年来,石药集团在研产品频繁获得交易,代表着石药转型升级的决心。从成果上来看,石药集团在小分子领域率先使用AI技术进行设计筛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自主开发的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产出的YS2302018和SYH2039,分别被授权予阿斯利康和百济神州。并且,这两笔交易的潜在金额均超过百亿元。

在内部整合上,石药也动作频频。2023年下半年,石药集团对巨石生物增资,切入创新药赛道;后又在去年1月收购石药百克,完善创新药平台。此外,去年8月石药中选景峰医药重整投资人,濒临退市的中药企业景峰医药也获得了石药集团的青睐。

春寒料峭的还有复星医药。2024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收入289.24亿元,同比下滑4.29%。其中抗感染核心产品、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营收同比均降超两成。

但复星医药同样坚定着其创新的决心。2024年,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共计55.54亿元。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49.1亿元,占该业务收入的16.98%。

不久前的复星医药年报沟通会中,其董事长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要想真正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创新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驱动力。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家本土传统大药企,虽然有的走过阴霾,有的营收净利依然承压,有的仍在消化业绩不利因素,虽然际遇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四战将乃至更多正在创新转型中的药企们的共识:在创新维度上走得更深入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