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创新药一姐,杀入一个新赛道
产业资讯 建国路128号 2025-04-10 133

近日,康方生物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个体化mRNA疫苗单药或联合PD-1/CTLA-4双抗、PD-1/VEGF双抗辅助治疗胰腺癌的IIT临床试验。

这标志着康方正式杀入mRNA肿瘤疫苗赛道,为这家以双抗技术见长的“创新药一姐”开辟了全新方向。

胰腺癌作为“癌症之王”,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但难做的适应证才容易出大成绩,康方的布局是想用小规模的试错去博一个大的成果。

康方在公司临床战略上算不上激进,这个临床设计是值得考究的。一旦这个IIT实验有任何阳性结果,不仅是给肿瘤疫苗趟出了新路,也让自己的双抗产品有了一个新的“临床加成”。而即使没阳性结果,本身IIT所花费的资源很少,公司不亏。

那肿瘤疫苗这个很早就问世的新一代IO产品这两年会迎来新的边际变化吗?创新药一姐为何要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切入这一赛道?未来和双抗又将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01-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肿瘤疫苗,和靶向免疫、细胞治疗、溶瘤病毒一样,都属于免疫治疗的一种,很早都有概念问世。2018年,在PD-1大火之后,肿瘤疫苗曾经也在ASCO这样的领域成为热门讨论方向。

但如今,7年过去了,整个IO领域真正从研发到商业化完完全全跑通了的,也只有PD-(L)1这一类靶向免疫疗法。究其原因,还是其特性限制了应用。

根据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特异抗原肽段,人工合成这种抗原肽段注入患者体内,从而像疫苗一样引发机体特异性抗肿瘤 T 细胞反应。这是肿瘤疫苗的设计思路。

但因为每个人体内情况不一样,肿瘤发病的微环境不同,所以肿瘤疫苗一定程度上需要和Car-T那样,要从相对应患者体内提取“抗原”,所以是一类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疗法。

虽然和Car-T相比,肿瘤疫苗不需要主动去上嵌合体蛋白,涉及的制备环节会少人多,但一旦要求“一人一方”,这玩意的成本总归是很难降下来

不过,对于“有商保兜底、吃创新药从来不看价格”的大洋彼岸来说,价格从来不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肿瘤疫苗艰难问世核心还是临床数据一般。

然而,新冠之后,mRNA疫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潜力正在被逐步验证。相较于传统疫苗,mRNA疫苗具有快速开发、个性化定制、安全性高等优势。BioNTech和Moderna两家“新冠暴发户”其实本身就是做肿瘤疫苗方向的,只是赶上疫情,在传染病防控中正好验证了其mRNA技术平台的巨大潜力。

mRNA是一个工具,而这款工具的革命性效率让人们看到基于该技术的肿瘤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新希望。

目前,Morderna在黑色素瘤已经有些令人期待的数据;BioNTech、CureVac等亦加速推进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国内企业这边,康希诺、思路迪医药等企业已经有些布局,云顶新耀的个性化疫苗EVM16已进入临床。

而康方生物作为一家双抗龙头,第一次提及自家的mRNA技术平台是在半年前,如今第一项该方向的临床出来后,大概也意味着公司即将在这个方向加速。

-02-

创新一姐“技术选择自由”

作为一家创世团队脱胎于CRO公司的biotech,康方在新技术的拥抱是很灵活的,只是,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在双抗这一个领域里深耕。

即使是PD-1这样的热门靶点,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其当作一个“创收的工具”,分别卖给了乐普、科伦、默沙东以及正大天晴,来转化深耕双抗所必须的研发资金。

这或许是这家没怎么融过大钱、远在广东内地的biotech能和一线创新药企业用同一研发支出标准做新药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章康方VS传奇:二梯队出海创新药企的未来)

如今,随着和Summit的合作逐渐成功,除了天价首付款,后续的里程碑也有部分兑现,再加上PD-1和第一款重磅双抗在国内落地,都开始产生部分商业化贡献,公司慢慢阔起来之后,能去做的选择也就多了。

除了ADC这样一个方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平台,公司还把治疗领域拓展到自身免疫病,自免也是个治疗路径相当丰富的方向。

“技术供给丰富” x “多元化的治疗路径”,这使得公司在接下来几年不愁没有新的研发立项思路,康方能去做的选择很多。

而这一次,对肿瘤疫苗的涉猎,也是公司研发能力的一种“溢出”。肿瘤疫苗是一个新的IO机理,代表着下一代肿瘤治疗技术。康方趁着目前还算深的积累,做了些对十年后的技术布局

而因为和基于免疫检查抑制的疗法不冲突,所以肿瘤疫苗理论上和PD-1等靶向免疫疗法有一定联用潜力。安进之前就拿自己的肿瘤病毒和伊匹木单抗做了个对照实现,结果显示在晚期黑色素瘤中,联用对比CTLA-4单药有显著改善。

这也使得,这项超前的布局对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同样有着正向意义。

公司在IO双抗领域有着丰富产品,既是对肿瘤疫苗这种“确定性还不太高”的技术的一种提携,也是对既有产品的一种“上市后再投入”。

-03-

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创新药只能以“跟随”为主。除了很难做出全球销量TOP 50级别的产品,跟随的“低门槛”也很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内卷之后带来的是政策、资本、临床等资源的浪费。

这背后,一方面是国内创新药领域刚起步,缺一些自信,因为确实没有在独立方向里做出世界级的成功产品;另一方面,国内这一批企业也确实底子薄,缺少一个“能不用有很多顾忌”的自由研发环境

如今,这些问题都在迎来改观。

康方的双抗头对头打败K药,让后者的所有方——默沙东也不得不自己灰溜溜地去买一个同样的PD-1/VEGF双抗回来备着。这说明,中国的biotech已经开始能引领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方向了。

而虽然国内创新药市场的确比不了美国,但是这几年整个行业在对支付端的一声声抱怨中,突然发现,国内这一批双创公司差不多都走到了盈利的关口,所花的时间可要比大洋彼岸的新兴biotech们短得多。

所以,WSJ和经济学人们都来开始炮制中国创新药威胁论;就在今天,也有美国议员写报告忌惮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崛起给美国带来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创新药未来面临的来自全球领域的直接竞争会更多。

这是一种挑战,也是国内biotech们要迈向全球的必经的一道坎。

所以,对于康方这批目前尚有能力去做些原创性、突破性的探索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来讲,都是一种新的增量。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75